·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校园资讯 >> 校长话题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高考与高中教学——高考、命题、复习、教学
作者:佚名    校园资讯来源:不详    点击数:1717    更新时间:2006-7-6
         【字体:

 

 

 

一、2005年高考试题检测重点

(一)关于知识的检测  

1.重视基础知识的检测

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在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

高考为什么始终重视基础知识的检测:

(1)基础知识是理解问题、思考问题的重要工具;(2)基础知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3)知识是工具、知识是依据,知识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4) 知识要围绕问题、围绕新材料、新情景重新整合;(5)不过分强调对知识的单纯记忆,而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重视主干知识的检测

 (1)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是保证考试公平有效的基本措施和手段;l

 (2)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是对考生多年来刻苦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形成基本能力的鼓励和尊重;l

 (3)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秩序;l

 (4)考试内容的覆盖面,首先应当考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然后再考虑其他;l

 (5)强调主干知识是在选材上注意所考查的知识在学科中 的地位和分量;l

(6)强调主干知识是指试题的新情景、新材料、新角度的落脚点必须落在学科基本内容和主干知识范围内,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

3.重视知识网络的检测

 ◆每一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学科知识的体系、框架和网络;l

 ◆每一个学科的知识都有它内在的联系和自身的规律;l

 总复习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编织学科的体系、框架和网络的过程;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知识积累、梳理的过程;l

◆ 强调考查主干知识不意味着让考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恰恰是强调要建构学科知识的框架、体系和网络;

◆ 命题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指围绕新问题、新材料、新情景要重新整合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系统;

◆ 高考命题是在知识交汇点上命题;

◆.只有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做到自由出入,左右逢源,试题才会迎刃而解。

(二)关于能力的检测

1.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思想;

◆ 突出能力的测试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导思想;

◆ 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是高考命题的改革重点;

◆ 考查能力特别注意那些对学生的思维变化有科学意义的,与学 生进入高校学习相衔接的那些能力。

2.高考要考查的能力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l

2005年高考试题在能力考查上显现出来的特点

①关于学习能力的考查

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一贯追求,体现了高考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

学习能力从低到高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记忆、理解和应用;

学习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l

 ▲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信息传递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l

 ▲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是与综合相对的基本思维过程和方法;l

 ▲运用知识的能力: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l

 ▲描述论证能力:学科语言、术语的使用和语言、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l

② 无论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是原有知识的整合与重新建构,都离不开思维能力。高考要考查多种能力,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思维要注意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严密性、针对性、敏捷性、创造性。l关于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考查

突出理性思维,倡导通性通法——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最高层次概括和提炼,是适于中学数学全部内容的通法,是高考考查的核心。l

▲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l

③ 观察能力的考查

 对社会、对自然、科学、生产、对生活的观察能力;l

 ▲观察能力高低决定获取信息的多少,观察能力不同, 所获得的信息也不同,高考考查的是一种较为深刻的 观察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l

 ▲对观察结果的初步加工能力,“观为看,察为思”;视而不见,见而不思,思而不果是学生复习的大忌。l

④ 关于实验能力的考查

 实验能力的考查一直是理综测试相当重视的内容;l

 ▲实验题设计取材于《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体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l

 ▲考查的实验设计“源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l

 ▲通过实验考查创新意识是理化生高考实验试题的命题特色和发展趋势;l

 ▲实验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l

⑤创新精神

利用立意创新,结构创新,背景创新的试题,突出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考查是建立在核心能力(学科能力)考查基础之上的,试题努力做到平和、朴实、背景公平,落点最终在“三基”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l

高考试题不但要体现共性的考查,还应体现个性考查的特点。l

(三)正确处理考查知识与考查能力的关系

解剖任何一种具体能力都可以发现它是由几个基本因素构成的:相应的智力、相应的知识、相应的技能,三者缺一不可;l

▲考查能力不脱离基础知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能力;l

▲考查能力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l

▲知识与能力并举,基础与能力并举;l

▲知识网络是构建能力的基础;l

二、高考科目组改革的原则与趋势

(一)高考科目组设置十项原则

1、必须考虑到中学教学实际,有利于中学的素质教育;

2、必须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必须尽可能防止出现偏科现象;

4、必须坚持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历次科目组改革中已经形成的共识;

5、必须坚持已经实行六年的3+x科目组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如多样性和选择性。

6、必须有利于各类高校选拔合格新生;

7、必须考虑到中学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8、必须符合教育测量学理论,必须遵守教育测量学的基本规律;

9、必须明确“考试就是妥协”,十全十美的方案是不存在的,相对公平、公正、合理的方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10、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二)方案设想,抛砖引玉

理科考生

语文、数学、外语,简单的文科综合。(知识内容在必修课范围内)再选物理、化学、生物中的任何一科

高等学校各系、专业录取时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科或几科与考生选择相匹配。

(三)考试科目赋分的研究

目前科目组赋分的研究和重视程序还不够到位,大都是理所当然的划定150分或300分。

赋分问题涉及到考试内部的结构和权重,影响到考试内容效度。每一个学科内部的题型设置与赋分办法也存在这个方向的问题。

合理的赋分会给中学的教学、高考复习一个正确导向,相反,不合理的赋分会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甚至偏科。

三、关于高考命题

(一)知识的考查

高考考查哪些知识? 高考考查的知识是对高中所学知识的抽样!

这种抽样源于命题专家认为哪些知识点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具有启迪作用。l这种抽样源于命题专家认为哪些知识点对进入高校学习相关专业是必不可少的;l这种抽样源于命题专家认为哪些概念和规律,哪些知识对培养中学生的学科素养是重要的;l命题专家如何进行抽样?这种抽样源于命题专家对某一个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框架的认识水平;

(二)能力的考查

根据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高考内容改革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高考内容不应超出中学《教学大纲》的范围,实际上就是《考试大纲》的范围;l

2、所考查的能力要求应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能力和层次,当然这些都是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或者能达到的;l

3、试题的难度应当适中,不应过难或过易,试题的难度还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分布;l

4、试题应保持适当的区分度,因为这样有利于各类高等学校选拔录取;l

5、选择题、计算题、题型应维持一个恰当的比例,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能力。l

(三)高考命题工作还要遵循的几条原则:

材料在外,答案在内;l

起点高,落点低;l

熟悉中考查陌生,陌生中考查熟悉;l

试卷,特别是试题,一定要充分地、正确地、全面地体现学科的自身价值。l

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的时间多——考查思维能力;l

大开口、小出口,层层设卡,题题把关——保证试题与试卷的区分度。l

死去活来——知识的活学活用、知识的重新构建与整合。l

(四)命题专家谈命题l

1、高考命题应当妥善处理稳定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既要避免试题的程式化,又要调控改革的力度和步骤,调配好常规题与创新题的比例,坚持高考命题改革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连续性,稳定性和改革创新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使高考命题工作健康发展。

2、汲取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考查新内容;用新观点、新方法解决传统内容,传统问题;对新增内容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3、高考命题贴近课本,适度延伸。教材丰富的内涵是高考命题不竭的源泉,一定数量源于课本的试题有利于遏制“题海战术”,有利于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回归课本,夯实基础。4、消除个别试题设问的歧义,不给考生理解题意带来麻烦和困难是命题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高考命题时需要特别关注的。

5、试题要重视对考生的科学素质的考查,人文素质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之间、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

6、命题设计力图实现“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的,关心的或现实的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整合学科内容,实现社会热点与人文学科知识的有机统一,实现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实现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7、试题以发展为核心,突出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的观念,通过具体试题的情境,引导考生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公共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国际环境的稳定。

(五)试卷的长度与试题的难度也在稳中微调。

试卷的长度、试题的难度以及难、中、易比例设置的目的是考试结果的区分度,这是由考试性质和录取率决定的。l

试卷长度从40%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卷调整到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答完全卷。l

全卷难度控制在0.5—0.6之间,或者说是控制在0.55左右。l

关于试题的难中易的比例:难中易:2∶5∶3l

高考试题难度走向

2004年全国试卷和各省市命题的试卷难度均有下降。高考试题、高度试卷的最终目标是区分度,为了保证良好的区分度,高考试题和高考试卷要有一定的难度。2004年全国考生700多万,在录取的420万学生中,200万左右是本科生,对于700万考生来说这显然是一种选拔考试;而对于剩下来的200万左右的专科、高职学生来讲,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种水平考试。因此,对高考的要求是两种不同的类型的考试并重,既有选拔性的要求,又有水平性的要求。

试题难度调控原则

试题的设问基本上是由浅入深,大进口,小出口,切入容易,深入难;注意试题的梯度与层次,追求试题、试卷的区分度,体现了选拔考试的效能。控制试卷入口题的难度;控制题型入口题的难度;较难试题采用分步设问,分步赋分;控制新题型比例,“新”就意谓“难”;控制难题比例。l

(六)高考命题程序

了解高考命题程序的目的是帮助师生对高考命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全面的了解,进而调整我们的复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1、对上一年度试题进行评价;l

2、召开命题予备会,在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命题指导思想和命题思路;l

3、制定双向细目表,修编《考试大纲》;l

4、征题;l

5、征题的筛选与整理;l

6、召开命题会,组卷;l

7、试卷冷却;l

8、审题;l

9、修改定稿;一票否决;l

(七)试题评价标准

试卷

试卷设计体现《考试大纲》的要求,不超出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l

考查学科的主体内容,即中学重点内容与大学学习相关密切的内容。l

反映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l

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l

题目难、中、易比例合理。有效地控制试卷难度。l

控制试卷长度,中等程度的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卷。l

试题

题目设计体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l

试题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l

题目的立意、情境、设问的角度及方式科学、可信、新颖、灵活。l

难度合适。有较好的区分度,一般在0.3以上。l

选择题

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和题干的关系一致。l

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l

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大体一致。l

正确选项分布均匀。l

非选择题

考查主要的、重要的、较高层次的学科能力。

答题量与赋分值合理。

四、高考复习

(一)目前高考复习存在的几种倾向值得注意:

1.忽视教材、忽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依据,教材是依托。

2.重视模拟试卷,忽视《考试大纲》;模拟试卷仅仅是学习《考试大纲》的体会,《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

3.重视高三总复习,忽视高一高二的教学;高一高二高三总复习是一个连续的、连接的过程。

4.重视重视知识、能力,忽视科学态度,忽视过程与方法、忽视学生的情感与价值取向;

5.结果,忽视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忽视推理过程对认知的影响。

6.重视全班授课,忽视个别辅导。

7、重视教师自己讲,忽视学生自己想。课堂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无法揭示学科的本质,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能力提高。讲清楚不如想清楚,想清楚不如做清楚。

8、“三年课程两年完,留下一年来复习”。这样做不科学,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是课时紧张,二是师生疲惫,三是夹生饭。

(二)高考复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1.认真研读《考试大纲》,认真把握教材。

2.抓基础万变不离其宗,回归基础知识,回归基本技能。

3.记录、整理、分析、改正错误——错误也是资源。

4.严格控制复习难度,认真抓好中低档题。

5.帮助学生查找原因——要看病,更要治病;要打针、吃药。

6.严格控制练习内容与练习次数,练习不能代替复习。

7.让学生自己选题、改题、编题。

8.给学生留足自己复习的时间。

(三)做好学生心理工作

高考是难度的考试,是速度的考试,高考也是心理的考试。l

高考是考生向自己极限的一次冲击,所以考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智力因素,还要具备非智力因素:心理、意志、品质、习惯、情操。l

每一个人都是心理病人的同时,每一个人又都是心理医生。考生要学会自我调整心态。l高考是选拔考试,高考追求的是区分度,因此不是每一道题都是为每一个考生预备的。l

高考复习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实际上是考生知识的能量、心理的能量同时释放的过程。而心理能量释放的过程是知识能量释放过程的基础,催化剂。l

爱因斯坦讲: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往往依赖人格的伟大。l

高尔基讲过:所谓才能,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l

 

        校园资讯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校园资讯:

  • 下一个校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