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校园资讯 >> 校长话题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寻找名师的地域个性和力量
作者:佚名    校园资讯来源:不详    点击数:1746    更新时间:2006-7-7
         【字体:
文化是教师成长的母乳,中国各地域的环境、发展情况不同,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长期以来文化的沉淀不同,教师在文化修养上也存在不同,浙派名师研讨会——
  浙江历来有“文化之邦”美称,近些年来基础教育一直高位运转,走在全国前列,这背后有教师群体在作强有力的支撑,名师就是其中的代表。浙江教育出版社最近推出了《浙派名师经典教学设计丛书》的第一本——《杨明明:燕子过海》,并于9月10日——第21个教师节,联合浙江教育报刊社主办了“‘浙派名师’与浙江教育文化”研讨会,旨在凝练“浙派名师”概念,梳理“浙派名师”的内涵、特征,总结浙江名师成长的教育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为浙江教师的群体发展提供经验。

  “浙派名师”,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社会进步,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要;教师成长,名师为先。浙江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肯定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撑。‘浙派名师’这个概念很新鲜,也很有冲击力,它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我认为,名师的关键是影响力,包括对学生、同行以及历史的久远影响力。名师要有德、识、艺方面的高素质,教学业绩也有别于一般教师,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那些老师。”化学特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刘宝剑解读了“浙派名师”的涵义。

  浙江省功勋教师、政治特级教师、浙江省中学政治教学研究会会长祝国强的观点是浙派名师应该是名师共性与浙派个性的辩证统一,并且提出了“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名师”,“名师中的‘浙派’又是什么样的名师”两个问题。祝国强认为,名师应该在定性、定量上要有一定的规矩。有的教师擅长学科,有的教师擅长德育,这些老师都可能成为名师。而“浙派名师”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好动脑、敢闯、敢想、敢改革,有些类似浙江企业家的品质,但不乱闯,不乱改,否则持续的影响力不够;尚静、理性、理智、不张扬、冷静,但是不能一味单干,否则会处于孤立状态,难以形成有影响的流派。

  数学特级教师、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尚可认为在“浙派名师”这面旗帜下,能实实在在地造就一批人,引领一些人的发展,给其他不同层面教师一个方向和目标,让大家为之而努力,是很有意义的。“浙派名师”应该富有教育理想,充满教育激情,是具有教育智慧的解放性的行动研究者,顾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数学特级教师、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校长骆玲芳眼中的“浙派名师”则是课堂有丰富的内涵,扎实中有灵气,精细中有大气;用丰富的积淀滋润学生,滋润自己,追求生活和工作的质量;有儒雅之气,高雅之风,是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浙江教育学院院长鲁林岳认为,古今中外,名师一定是大学问家,是那些被学生公认、实践中涌现出来的、站在时代前沿,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作出很大贡献的人。“在我看来名师是学科带头人,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优质教育的提供者,是教师的引领者。”浙江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励如孟说。

  原浙江省教委主任邵宗杰认为,名师首先要上好课,其次要热爱学生,还要不断学习。教师之间互帮互助,甚至师徒结对,他们对浙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着传承和推动作用,那么他们就是名师。

  “浙派名师”开放、理性、实干

  “温家宝总理在教师节前曾经提到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韩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三句话应是浙派名师应有的底蕴,也是所有教师努力的方向。”杭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童富勇教授在会上说道。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周谷平教授阐述了浙江近代教育家群体特征:“在知识素养上,都是学贯中西古今的大家,如蔡元培;在价值取向上,有着匡时济世的责任感;在思想观念上,开放、兼容。如蔡元培在北大改革上就提出‘开放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在性格气质上,有着书卷气,或者说文人气,加上务实精干;在行为方式上,开拓创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大量的‘第一’都是由浙江名师提出的。这就是浙江近代教育家的群体特征。”

  周谷平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浙江近代教育家的许多可贵品质是值得我们传承的。浙江名师成长的土壤首先是区域特征。早期宁波的开放,浙江北部平原如嘉兴等临近上海等条件,使得浙江人接受西方的思想较早。其次,经济基础。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教育提供了保障,而浙江人重商务实的精神也影响了浙江教师。再次,浙东学派经世致用传统的传承等,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文化的土壤。另外,人口流动性强。大量的北人南迁,以及教育家自身的流动使得各种教育思想百家争鸣。还有一点,浙江有着教育的传统,历代文人多于将士。同时,“闲情逸致”的南宋遗风,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一个人真正学问做得好,需要有“闲情逸致”,没有“闲情逸致”,没有为知识而知识的精神,是出不来精品的。

  浙江大学教育学系副主任盛群力教授概括了“浙派名师”的几个特点:实干,少说多做,是浙江人和浙江教师从古以来的特点。“浙派名师”有一种传承,有一种序列,一代代名师不断成长,有层次,素质比较好,气质、形象、教学基本功都不错。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所长王健敏研究员认为,浙江有很多宝贵的名师历史资源有待提炼、挖掘。“浙派名师应该是个文化大师,学术渊博,淡薄名利,极具个性,如历史上的李叔同,鲁迅等。反观今天,我们太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忽视了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她提出,浙派名师的文化背景是学术开放,学术争鸣,因此要多一些高品位的文化精品,多一点设计,多一点包装,也多一点投资。”

  “‘浙派名师’是现实的今天”

  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张化万在会上举了一个例子,在全国小学语文所有的研讨会上,有1/4到1/3的老师是浙江人。“由此可见,浙派名师不是虚幻的明天,而是现实的今天。”

  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会长王而冶认为,文化是教师成长的母乳。中国各地域的环境、发展情况不同,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长期以来文化的沉淀不同,教师在文化修养上也存在不同,名师成长有外部也有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包括地域文化,外界帮助培养。“在著名的《傅雷家书》中,傅雷要求他的孩子首先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然后是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他认为,“浙派名师”首先是深受浙江文化影响的浙江人,然后是教育的专家,最后才是学科教学的名师,这是名师成长的内部条件。”

  “在当今素质教育与高考应试的博弈下,高考是现实,素质是理想,这导致教师发展的自由的土壤很少,只能技术化地对待教学。目前在学校中所谓好的教师,就是那些能照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课程的梯度和训练,在教学中很好地组织教学,课后有责任心,给别的教师答疑解惑的人。我想,接下去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超越应试教育,寻找一个平衡点去培养教师。”尚可提出了他的观点。

  盛群力表示,“浙派名师”成长和发展存在着客观条件:浙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文化底蕴深厚,可持续发展;教科研基础好,许多学校有教科室,教科研部门对名师成长的措施也很到位;教育行政部门有很多工程和措施,多种路径培养名师。张化万肯定地说:“我省在名师的培养上有一定的优势,比如与高校紧密相连的小学教师成长的氛围十分浓厚,这些我们还是要继续保持下去。”

  鲁林岳说:“我省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不同。当前浙江教育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如果应试教育不改变,教师的心理浮躁问题不解决,名师就难以涌现。所以,我们有必要为名师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当然还要有教育模式的改革。”

  “名师要靠自身的修炼、修身和养性,要不断地融合内心,摆脱浮躁的心理。名师还要有超越的心理。现在有一种说法,名师最可能出在中学,但是浙江省几乎没有一所全国出名的中学,这可能与环境有关。为教师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这样,我们的老师才能追求更高的境界,冲向全国。”浙江省功勋教师、物理特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名誉会长徐承楠表达了他对名师的期望。(相关链接:《杨明明:燕子过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版)

  
        校园资讯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校园资讯:

  • 下一个校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