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校园资讯 >> 校长话题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2007年高考大纲解读及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策略(讲义)
作者:佚名    校园资讯来源:英才苑    点击数:1302    更新时间:2007-4-10
         【字体: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地理教研室     李立华                                                   一、解读2007年的高考《考试大纲》(一)明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评价目标》三者的关系《教学大纲》是规定了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和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考试大纲》对《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提出了测试要求,《评价目标》是建立在《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之上的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的一种评价目标。对于地理学科而言,《评价目标》由地理高考评价目标(十项能力要求)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评价目标(四项能力要求)构成。(二)关注高考对教学的作用地理考试的按其目标和方法可分为三类: 水平考试:初中毕业考试、高中会考-----完成学段学习。 选拔考试:高考-----选拔人才,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入学考试。 评价考试:检测和反馈教学效果,检测学生的阶段性的学习成果。  (三)关注考试内容、命题指导思想、高考评价目标的变化高考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目标和能力要求,考试内容的主体是地理知识,体现了《教学大纲》 和《考试大纲》、《评价目标》的一致性。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高考命题的动向制约着教学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学生的努力侧重点,现今,高考的指挥棒仍然对基础教育起着导向作用。这个导向体现在命题的原则、考试的内容范围、试题的类型等,近几年来,高考命题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分方面的考查,引导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高考试题形式的变化:明确试题的构成要素,解决考生答题中的问题:(举例说明)试题的构成要素:立意、情景、设问(在选题和试卷分析时,要明确每一道题构成要素)评价理念的变化------十项能力要求与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地理学科评价目标:评价目标:由惟认知性评价转向对文化科学素养的评价(学科素养)。以应用的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的核心。(四)评价目标1.地理高考评价目标(十项能力要求):2.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地理学科评价目标两者的关系:综合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科能力的基础之上,加强学科基础知识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重点。两者的区别:单科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基础性、典型性和单一性呈现出来的,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科的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课程标准试验版考试大纲中的考试目标与要求: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流媒体大量的使用了图表和数据。图表、数据所展示的主要概念群------发掘信息价值,寻找次一级概念群-----建立不同层次观念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如何运用材料说明问题-----理解材料与问题之间存在的必然关系:这种关系需要去挖掘、整理、阐释。运用材料的前提是阅读和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墓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二、解析高考评价目标,应对2007 年高考把握高考评价目标的内涵,制定合适的分析方针,明确问题症结,采取恰当的解决措施。1.如何看待“记忆”(1)记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记忆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要大时事。什么是重要的地理事物:主要行政区域或者地理分区的名称和分布、大的地形单元名称和分布、主要温度带的分布、主要水系的名称和分布、常识范围内的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名称和分布等。什么是重要的地理数据:教材中出现的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顺序数据等类型。常见、多用、稳定。绝对数据:如面积、海拔等相对数据:如海水盐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能源消费构成等顺序数据:如按国家面积、按人口数国家排序……什么是涉及地理的重大事件:见诸报端、具有全国或世界意义,且未写入教材的地理新事物或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政治地图的变化(欧盟的扩大、韩国首都的变更);重大工程(三峡、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神华工程……);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人类改造自然的重大成就、地理学研究方面的突破性等。从近几年试题设计增加开放性试题,避免死记硬背内容和繁琐计算,减少考生记忆的负担(如历年考题中出现考查数据、区域定位中的经纬线定位、太阳高度的计算、地理规律等----理解后的一个定性认识即可)。     2.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记住、理解正确的         (2)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   概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地理概念在地里知识体系中起着“定性”的作用,它能够反映地理事物及其演变过程中的本质属性,是地理语言中最具有地理特色的重语汇。         一般概念:常见的、数量较大的同类地理事物一般属性的观念。如陆地、山地、海洋、海峡、工厂、公路等。特殊地理概念:特定地理事物或地理工程的本质属性的概念。如火口湖、断陷盆地、地上河、峰林、含沙量等。集合地理概念:概括了被限定的地理事物群体共有的本质属性。如中国的纬向山脉、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喀斯特地貌等。考试中,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解释或者理解主要的地理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并能在立决的基础上,区分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差别,做出相应的地理判断和选择。如时区和区时、震级和烈度、流量和径流量、水位和水深、气候和天气、地形和地势等。3.区域的考查,是对考生地理学习综合能力考查重要方式(3)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差异,掌握《说明》中要求的世界各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征。区域地理特征是认识地理区域相似性与差异性,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相互联系及区别德主要依据。掌握中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世界各自然、人问趋于,以及一些重要估价的主要地理特征,既是学习地理的核心内容,又是近一步研究地理科学问题的不可缺少的基础。4.地理图表是学科知识的重要载体,重在理解其所表示的地理信息的含义     (4)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其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不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5.注重对文科综合能力的考查。文科综合能力是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综合能力之一       (8)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和反思     这是地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地理教育的重要价值。综合能力之二         (7)理解地理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相关学科的地理知识和观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的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他们相互关系等,考试中重点检查的是考生在理解了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之后,分析、说明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认知、分析地理事实材料的基础之上,判断和定性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     综合能力之三     (5)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各要素、人文地理各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空间结构和联系 及其发展变化过程。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物和动物等;人文地理要素: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旅游和商业贸易、环境等。综合能力之四     (9)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何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     比较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地理事物何现象之间的差异、区域之间的差异都是通过比较而区分、而认识他们各自的特征和规律。分析是学习能力的本质的表现,指对问题能进行剖析、分割、图解等,并能把握通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做出正确推断的基础。         6.注重人地关系,强调人与环境地协调发展         (6)认识和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政治措施    国情:          充分认识和理解我国现实的国情,即自然资源的丰富性,自然条件地复杂性,人均占有资源的有限性,国土开发和整治的迫切性等,同时应该知道我国国土整治的重大措施,了解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如水能资源的开发和河流的治理等。         三、最后阶段的复习策略         (一)复习原则:提炼出主干知识、落实学科知识的概念、原理、规律;以问题教学为复习的切入点,综合考查学生能力的提高程度。         1.以问题引入专题复习(环境问题、区位分析、)            2.关注热点问题         科技领域         (1)宇宙空间探索         (2)太阳系家族减员         (3)南极科学考察         灾害         (4)重庆和四川大面积干旱         (5)沿海台风灾害         (6)北方沙尘暴         (7)沿海河流入海口的咸潮和赤潮         (8)台湾地震导致海底电缆断裂-----自然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印尼海啸、地震等)、气象灾害如洪水(南亚孟加拉)、台风和飓风(东亚、美国)、干旱(非洲)等。能源、粮食问题         (9)粮食问题         (10)经济结构调整         (11)石油问题         (12)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力推乙醇汽油         重大工程建设与重大战略实施地区:         (13)长江三峡工程全面蓄水         (14)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15)西电东输南中北三线基本形成         西气东输、北煤南运         (16)东北振兴         (17)中部崛起         (18)西部大开发         (19)环渤海经济圈         (20)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21)泛珠江三角洲         区域政治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欧盟、上海合作组织、胡锦涛出访亚洲四国、中非合作论坛等。3.从热点问题引出专题复习,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问题----想到的-----联想到的-----运用知识-----解决措施-------区别差异、得出共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专题与热点融合复习案例:         四、认真做好查漏补缺         (一)注重试卷讲评(查漏补缺)     附:海淀区一模试题         (二)错例和规范答题         (三)加强能力训练         1.应试能力的训练         2.学科技能的训练         3.答题技巧的训练   
        校园资讯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校园资讯:

  • 下一个校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