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科研之窗 >> 科研动态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地理:2006年高考原因类问题聚焦解析
作者:佚名    科研之窗来源:不详    点击数:2047    更新时间:2007-5-4    
         【字体:
 

纵观历年高考主观题目设置,有一类设问出现的频率较高,那就是原因类问题。这类问题的解答一般按照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向考虑。对于不同主干知识的考查,其思考的角度也略有变化,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下面将2006年高考中出现的原因类问题归类解析,试探寻这类题解答的一般规律。

一、以自然灾害为背景的考查,探究其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例1(全国文综卷Ⅰ)第36题第(4)问:指出图中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14分)

解析:本题有两个限定条件:一是季节分布特点,不是空间分布特点;二是说明其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据图知月是答题的显性信息,沙尘暴出现频率较多的月份在2月和3、4、5月,就季节表述为冬末和春季。回答其自然原因,要联系沙尘暴这种气象灾害本身的特点,并思考影响其影响因素。答题侧重气候(春季气温回升,降水稀少)、土壤特征(土质疏松)、植被(缺少植被覆盖)、动力(多大风天气)等方面回答。

答案: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温快(3分)、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经验与技巧: ① 答题前要审清题目,明确考查方向,联系所学思考答题的表述方式。 ② 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可分为时间分布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表述时要依赖材料信息,寻找答题切入点; ③ 要明确原因类问题考查方向,比如让分析的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一般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和水文五个方面入手。

二、以空间定位为目标的考查,分析地理现象的地域差异性

例2:(北京文综卷)第36题第(1)问: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

解析:试题以区域柑橘冻害分布图作为信息载体,解题关键在于准确进行空间定位。据图可知柑橘冻害分布呈现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加重的特点,其影响因素定受太阳辐射影响。甲地是图中较为特殊区域,根据经纬度和图中城市宜昌可定位为四川盆地,四周群山环绕,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因此无冻害。重庆是柑橘的优质产区,突出地形因素对这一气象灾害的影响。

答案: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山西南向东北)加重,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经验与技巧: ① 牢固树立地理空间定位的思想,它是地理命题切入点,也是地理答题的关键点。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空间定位方法技巧; ② 地理事象空间分布特点的表述有两个方向:一是按经纬度方向描述,如随纬度的增加怎样变化;二是按具体的东西南北方向,如由西南向东北怎样变化。 ③ 原因类问题分析时,要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并结合所处的区位特点分析,并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

三、以河流特征为背景的考查,比较河流流向及成因分析

例3(天津文综卷)第36题第(1)问:请分别说明图中长江、渭河流向不同的原因。

解析:河流特征可分为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本题属于两区域河流水系特征的比较,地形是河流之“父”,地势高低影响河流流向,通过河流流向可以推导地势变化。图中区域的河流比较熟悉,甲图为长江,由西南向东北流;乙图为渭河,由西向东流。河流流向就是地势降低的方向。

经验与技巧: ① 对河流特征的描述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无结冰期、凌汛、水能;河流水系特征包括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 ②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决定河流流向;影响汇水区域;影响河道状况;影响水文特征,如平原型、山地型河流。 ③ 通过河流流向判断地势变化,体现了逆向思维的能力。

答案:长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渭河:地势西高东低.

四、以交通运输网的空间布局为背景,体现运输方式的多样化

例4(天津文综卷)第40题第(2)问: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现状,说明美国铁路运输网中,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相对较小的原因。(6分)

解析:教材铁路部分重点讲了京九铁路合理布局了交通网,缓解了南北方铁路运输紧张状况。美国铁路运输网已相当完善,其南北方向运输压力相对较小是由于运输方式的多样化造成的。交通优势明显,密西西比河航运、五大湖的廉价水运、海洋运输、石油管道运输都非常便利。但五大湖水运是东西方向的,排除。

经验与技巧: ① 注重试题与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高考命题的特点; ③ 答题要注意思维的开阔性,不能陷入思维定势; ③ 深刻理解交通的含义,以五种运输方式进行判断,现代运输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要思考其带给经济生活的影响。

答案:密西西比河为南北流向,水运条件优越,腹地广阔,河运量大;大陆东西两侧濒临海洋,多良港,海运便利;南部石油资源丰富,主要依靠管道运输。

五、以区域地质地貌特征为背景,突出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例5(重庆文综卷)第36题第(4)问: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首先明确B高原是云贵高原,而该高原地质地貌最典型的特征是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的特点是石灰岩广布,多溶洞,渗漏严重。云贵高原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表水本应丰富,但由于多溶洞,地表水很快就转化为地下水,喀斯特地貌是产生地下水污染根本原因。从污水的来源来看,主要有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农业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经验与技巧: ① 区域识别要立足经纬线,区域比较既要比较相似性,又要关注差异性; ② 环境问题的考查方向有两个: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主要考虑污染物的来源,生态破坏主要考虑人为因素作用; ③ 区域考查注重区域特征的考查,特别要抓住该区域区别于其它地区的最典型特征。

答案:石灰岩地区渗漏强(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迅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在2006年高考试卷中,原因类问题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其命题形式主要是依托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综合地理宏观或微观区域特点,从图像、文字的信息解读入手,注重考查同学们读图审题能力,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述的能力,以及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由于原因类问题搭建的是因与果之间的联系,因此,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勤于思考,求甚解,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探究知识的活用。现归纳应对策略如下:

① 立足地理主干知识的全面复习,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② 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及时构建因果联系体系,寻找命题与教材的结合点;

③ 对于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中的特色部分,要上好专题复习课,“慢进度,深挖掘”,吃懂吃透;

④ 解题前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知识主干,抓住区域的典型特征;

⑤ 原因类问题其思考角度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考虑。自然因素侧重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的分析;人类原因主要考虑人类活动带给环境的影响。

⑥ 组织语言,使用学科术语准确表述。

科研之窗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科研之窗:

  • 下一个科研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