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科研之窗 >> 科研动态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2006年高考政治科考试大纲解读(中)
作者:佚名    科研之窗来源:不详    点击数:1179    更新时间:2006-11-13    
         【字体:

哲学常识部分

基本考点(考纲要求)

一、唯物论

考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知识点1,哲学,是关于世界现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点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知识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考点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知识点1,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知识点2,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我们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考点三: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知识点1,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能够认识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知识点2,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在人们改造自然界中起着积极作用,错误的意识在人们改造自然界中起着消极作用。知识点3,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的差别,其主观原因有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

考点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知识点1,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着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知识点2,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知识点3,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知识点4,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考点五: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知识点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这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知识点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证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二、辩证法

考点一:联系的普遍性。考点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联系这种关系在万事万物中都是普遍存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考点2,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考点3,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我们必须对事物的联系进具体的分析。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而且还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考点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是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区别主要是含义、地位、功能不同,联系主要是二者不可分割,互相依赖;互相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

考点二:运动和发展。考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考点2,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任何事物的具体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考点3,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考点4,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资本主义和我国社会主义。考点5,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是马克思主义长盛不衰、永葆青春的生命力之所在。

考点三:规律。考点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发展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考点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有不可抗拒性。考点3,认识和利用规律。人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发现和认识客观规律。人利用规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可以改造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考点4,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认识规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而利用规律就是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也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定目的。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考点5,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考点四: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考点1,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对自己要一分为二,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考点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矛盾既是普遍性又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并敢于揭露矛盾。

考点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点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特点,这个原理就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对不同的矛盾作具体的分析和解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考点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考点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考点六:内因和外因。考点1,内因和外因。内因,即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考点2,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考点七:量变和质变。考点1,量变和质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 考点2,质变和量变的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考点3,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要求我们,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考点八:事物发展的趋势。考点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考点2,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考点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这决不是说新事物的成长是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它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考点九: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知识点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知识点2,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知识点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最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三、认识论

考点一:发挥主观能动性。考点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客观规律深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克服。 知识点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就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考点二:透过现象看本质。知识点1,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知识点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知识点3,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知识点4,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知识点5,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就形成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知识点6,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知识点7,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综合就是在思维中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分析和综合的核心是矛盾分析的方法。知识点8,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创造性思维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合理想象要求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

考点三:实践。知识点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知识点2,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的物质性活动,能动性的活动,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知识点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四、人生观和价值观

考点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知识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知识点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考点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考点1,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考点2,正确的价值观。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就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就是正确的价值观。考点3,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体主义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考点三: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知识点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互为前提而存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知识点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知识点3,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知识点4,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必然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极大的腐蚀作用,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残酷的斗争,危害社会稳定,必然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信仰危机。知识点5,保护个人正当利益。集体主义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同时要求要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知识点6,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所谓诚信,就是诚实,讲信用,以信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现代经济中,信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考点四:人生价值。知识点1,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价值的两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知识点2,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知识点3,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享乐主义是一种从古至今都存在的消极、颓废的人生观。它把寻求肉体感官享乐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知识点4,反对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对人们的思想起了很大的腐蚀作用。

考点五:理想与现实。知识点1,树立崇高理想。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知识点2,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考点六:社会实践。知识点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知识点2,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群众的特点需要相信群众,要把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一切言论和行动的最高准则,当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应该挺身而出,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考点3,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地位。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知识点3,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无论是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才能认识世界,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为社会做出贡献,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重要考点(个人观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物质的含义,世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与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性。3.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6.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7.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的目标。 8.发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因而,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9.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10.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矛盾及其特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1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2.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做事情要把握重点和主流,统筹兼顾,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3.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14.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15.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6.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17.透过现象看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要不断深化,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18.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9.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20.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私不是人的本性,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21.人生价值: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22.理想与现实: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属于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作用;把实现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 23.实践: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和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科研之窗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科研之窗:

  • 下一个科研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