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互博国际 >> 德育教育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耐心沟通促转变
作者:程刘承    教育科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88    更新时间:2010-4-14
        ★★★ 【字体:

——问题生转变案例评析

项城一高  程刘承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其实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但回顾我多年的教育历程,我发现做到这点很难,因为教书易育人难。学生只有“亲其师”,方会“信其道”。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把你当做真正的知心朋友,你对他的教育才会有效果。而要使师生成为知心朋友,老师与学生进行耐心的交流与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今年我班就有一个情况复杂的问题学生,开学初家长领其来报到时就介绍了他的情况:他是一个因迷恋上网而影响学业的留级学生。而学生当时保证今后绝不上网,即使如此,我对他仍不敢掉以轻心,毕竟网瘾难戒啊,因此我时刻留心观察他的表现。这一留心发现他毛病特多,上课说话,自习课偷听音乐,于是我及时与他谈话,这才有所改变。但之后不久,我发现他有两天精神不振,上课老想打瞌睡,而第三天他竟然到早读下课时才来。我立即找他谈话,最终他承认自己旧病复发,又去上网了。当时我先是对他批评教育,晓以上网的利害,而后立即与家长取得联系,得知其家长这几天因生意繁忙,到外地去了,而他就趁这个机会又去过网瘾了。由此可见,学生的自制力之差,问题学生是极易反复的。于是从那以后,我就定期与其谈心,发现思想上的不良动向及时加以引导,慢慢的使他步入了正轨,在第一次段考中成绩已经位居上游。在段考成绩公布之后,他找我来了,这可是自开学以来破天荒第一次他主动找我交流。这一次谈话中他告诉我,他又一次在学习上品尝到了久违的成功的喜悦,他太兴奋了,也向我表示感谢,让我分享他的喜悦。我终于看到他向我敞开心扉了,于是我抓住时机,与他进行了一场开诚布公的谈话,而且我们约定每周他主动来给我汇报一次他的学习情况。以后我们就坚持着这一约定,工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二次段考中他取得了班级第十名的好成绩。我在班里好好的表扬了他一番,看着他喜气洋洋,我也由衷地为他、也为我感到高兴,因为我成功的转变了一名问题学生,相信只要坚持,他一定会再创佳绩。

这件事情使我开始思索探讨,思索学生迷恋上网的原因,探讨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去帮助问题学生转变思想,抵制不良行为,走上学习的正道。下面我就将我思考所得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造成学生上网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

1、教育的真空给了学生迷恋网吧的机会。这主要指学生放假,周末,以及其他非学习时间,这一段时间成了教育的真空带。比如学生利用晚自习放学之后时间上网,然后早读再回校,没有迟到。而家长因不在学生身边并不知情〔尤其是在校外自己租房住的学生〕,而老师又没看到学生缺课。这样,利用两不管的时间上网而不被发觉。如果家校联系密切,则可避免学生利用教育真空沉迷网吧。

2、猎奇心态和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是学生迷恋网吧的内因。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喜欢猎奇,渴望了解书本以外的知识,渴望了解校园以外的多彩世界,更渴望能够有朋友倾诉心中的烦恼,互联网无疑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一些学生上网找网友聊天,主要是想释放在学校的压力,填补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张扬个性的空白。学校或班级如果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满足他们在这个成长阶段特有的自多表现欲强的心理,则可减轻学生对网上世界的迷恋情结。

3、传统教育方式的滞后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首先,学校变成了真正的围城。在各个领域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的学校变得越来越封闭。其次,教师成了"帮凶"。在这些诸多因素的管制下,却孕育着更大的叛逆。网络给他们提供了自由空间,网上就自然成了他们畅游的世界。该生曾说上网的理由是缓解考试心理,调节单调的学校生活,就是这样的原因。

4、缺乏正确的上网引导,致使学生没有真正认识互联网的作用,把上网当作休闲娱乐的工具。由于学校在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方面做得少,学生不能认识到学习的方法资料以及其他很多知识都可以在网上查到,所以形成了一种误区,许多学生把上网当作违纪行为,当作很神秘很过瘾的行为。

案例思考:面对违纪上网的学生,如何做好思想工作,这是每一个班主任都思考过的问题。有的如暴风骤雨,一阵狠批,然后上报学校,纪律处分;有的耐心教育,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的软硬兼施,用尽心机。其实,无论用哪种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因为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耐心的与学生沟通,解决关键问题,让学生感觉到你是真正想帮助他改正他自己也认为是错误的做法,本人对该同学的教育之所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此。教育的结果不是处分某个人,而是让他改过,向上,向善。当前,很多教育专家都在提亲和教育,我想,在思想教育中,灵活地选择教育的方法,尽量地换位思考,给学生申辩的机会,与学生多一点交流,对学生多一些耐心,给他们多一些信任与改过的机会,也应该是一种有效的亲和教育办法吧。

 

 

        教育科研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教育科研:

  • 下一个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