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互博国际 >> 德育教育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两大瓶颈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英才苑    点击数:1086    更新时间:2008-10-13
         【字体:
 中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不仅担负着向各类高等院校提供合格生源的任务,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发展的未来。因为,未来国家的领导者、建设者大都、如果不是说全部的话将出自各高等院校。将来的领导者、管理者、高级科技人员如果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几乎是不可相象的。那末,中小学教育现状与其所肩负的重任是否相符呢?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建国以来,中小学教育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其现状堪忧。特别是如果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先进教育体系中来比较,不能不说在不少的地方是不成功的,或者说整个教育体系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其实这种缺陷早已为有识之士所指出,于是就有了弥补这种缺陷的措施出台,这就是近年来在各地中小学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应该说素质教育提出者的初衷是好的,所设想的方法也是比较科学的,但是客观地讲,各地的素质教育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一切围绕分数转,一切围绕升学围,一切围绕高考转的不正常现状,但其效果并不太理想。中国的中小学生就其学习的刻苦,所付出的代价恐怕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确实,中国中小学生所获得的知识量也超过一般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生,这是一些人常常为此感到自豪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种成绩是以牺牲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剥夺他们本应享有的快乐时光为代价的。不仅如此,这种被动式的强制灌输式的教育压抑了青少年的个性,压迫着青少年的成长空间,使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大为降低。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近年来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其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它并没有明显地改变将广大的中小学生作为一部学习机器的不正常状况。其根本原因何在?面对使人困扰的现状,不少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一是高考因素。认为素质教育将会挤压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空间,减少学生知识的汲取,当然就必不可免地影响高考升学率。尤其是各地对素质教育强调程度不一,推行素质教育的学校就会认为自己吃亏,就会影响高考的成绩,进而影响自己学校在本地区学校名次的排列。二是教材因素。认为既然提倡素质教育,那就必须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改革,特别是从量上进行压缩。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从繁重的课务中解放出来,有空闲时间接受那些属于提高素质的教育。三是制度因素。所谓制度因素指的是国家教育部门并没有制定出整齐划一的素质教育的条例。比如说,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年级应开展哪些活动才是素质教育。就象制定课本教学大纲一样,拿出具体又适于操作的素质教育大纲,最好有教材有考核目标,不然就会流于空洞,流于形式。四是社会因素。认为全社会已经认可了现今的教育方式,也培养了大量的各类人才。如果在已经成熟成功的基础上再作大的改动,会遭到社会习惯势力的排斥,会被认为不顾中国的国情一味崇洋媚外。因为社会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它的强大的无形的压力既可以使人们成就一件事,也可以使人们失败一件事。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因素,但主要的我们可以归纳为上述四种。怎样看上述四种因素?应该说他们都触及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但又都是触及到一部分的根源,远非问题的全部。我认为,除了以上列举的因素之外,还有两大瓶颈制约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这两大瓶颈就是教师因素和家长因素。一、作为教师因素的瓶颈1.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素质教育之所以难以推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撇开其他因素不论,单就对教师来说,则是对他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当多的教师并不是不知道素质教育好,也不是不想搞,主要是受了自身能力的限制。素质教育就其内容来说,比之以往的应试教育需要教师具备更广阔的知识面,更精深、更专业的知识。而现今中小学教师,除了大中城市和地方一些重点学校之外,其自身的素质水平是不尽如人意的。教师自身素质与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有三种原因。其一是少数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中等师范教育,而又以农村教师为甚。他们中不少的人是高中毕业之后直接走上教师的岗位,经历了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和后来转为公办教师的历程。这种先天不足不得不影响他们素质的提高。虽然他们也曾努力地学习,以期赶上正规院校毕业的同行,毕竟先天不足加之这部分人年龄偏大,提高充实的力度深度都是有限的。其二是正规院校毕业的教师,不少人自身缺乏继续上进深造的愿望。他们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付中小学课程绰绰有余,更广更深的知识对于他们是多余的,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表现在追求授课技能的提高上。应该说,如果就按照目前的教法继续下去,不能说他们的做法、想法没有道理。但是如果放到素质教育这个框架内,以此来衡量他们的知识水平就明显地不够了。其三,虽也有少数教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迫切地希望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充实自己的知识基础,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重轭,使他们在时间上精力上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许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除了繁重的课务外,还要管理教育学生,还要补课加班加点。相当多的学校寒暑假都在办各种名目的补习班,当然有的办班主要是考虑经济效益,但更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加之现在各种奥林匹克竞赛牵制了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精力。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和充沛的精力保证,疲于奔命的教师自身的提高自然成了问题。2.教师的思维定势与成长惯性的影响。支配一个人行动的动力除了知识之外,主要的就是他以往的经验。比如一个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他没有以往的工作经验可以依赖,他一方面需要向别人学习,一方面自己摸索。一个教师的工作方法主要受什么影响呢?主要是受他以往学习经验的影响。现今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走向高等院校。因此,当他们回首往事时有的只是辛苦的回忆,而没有对应试教育不合理的反思,他们认为既然自己就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千千万万的人也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而且许多的人都进入了高校得到深造,那么这就是一条有用的路,一条可以驾轻就熟的路,一条虽苦但不失为成功的路。因此,目前的素质教育只要作小小的改良就行了,根本不必要做大的改动。而且抛弃多年已成习惯的东西不一定就能成功。因此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他们有意无意地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排斥国家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他们希望以自己的成功为榜样,让他们的学生也沿着这条可靠、安全的路向前走。3.教师集体心理的缺陷。中国人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曾以此为基础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然而中国人又以缺乏冒险精神、创新意识而闻名于世。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原因。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是一个创新,同时也是一个冒险。所以在没有规范的条例、制度、措施的前提下,实施素质教育就意味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冒着更大的风险。在各类人群中,知识分子恐怕是最少冒险精神的,这是中国儒家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中庸之道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行事做人的准则。中国成语“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中国人之缺乏冒险精神典型集中的写照。因此,我们不难理解教师对于素质教育持怀疑态度。实际上可以这样说,理应最积极参预此事的广大中小学教师,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了此事的阻力。究其原因,害怕风险,害怕失败,害怕承担责任恐怕是最直接的思想根源。4.同行、社会氛围的影响。我们说知识分子缺乏冒险精神、创新意识是就知识分子的总体而言,但是具体到一个学校,一个教师却并不表示都是如此。从教师个人来说,不乏有识之士,他们对于国外先进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对中国长久相袭的陈旧落后的教育方式有较深的体会,他们何尝不想改变呢?然而既是创新,就意味着有失败的可能,中国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个容忍失败的国家,中国勿宁说是一个只承认胜利者而不承认失败者的国家。成语“成则为王败则寇”就是明证。但是,要创新,又必然面临着失败的风险。所以在行动之前,少部分有此宏愿的教师就不能不三思而后行了,谨慎、谨慎、再谨慎,一旦不慎,不仅招来同行的耻笑,而且为现实社会所不容。举目四看,中国偌大的中小学界,究竟有多少真正实行素质教育成功的地方?许多的学校提出了美好的诱人的教育理念,大力倡导快乐学习,希望学生在德、智、美、体四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然而在大多数的地方只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或者说只是说给别人听听而已。这种状况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与社会整体氛围分不开的。而社会氛围的改变又远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是从教师的角度谈实施素质教育的难处,这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的瓶颈。二、家长的因素现代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恐怕永远也不会再现。尽管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主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家长由于教育意识的提高,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越来越多地参预到教育这个体系中来。他们远不是旁观者,远不是仅仅做为学生衣食住行的提供者,他们投入,他们付出,因此很自然地,他们就要求回报,要求收益,所以说现代教育是教师、家长与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而学生只是作为被动者夹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孤立无助地接受他们给予的一切。我们可以将家长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瓶颈。家长的瓶颈作用表现在哪里呢?家长的瓶颈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于素质教育持不赞成的态度,持抵触情绪。他们反对减轻学生的负担,反对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他们认为这些闲书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因此学生的学习时间总是排得满满的。纵然学校给学生留下了阅读思考的时间,家长也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填上。不仅休假日、节假日而且寒暑假家长们一般也寻找各式各样的补课辅导机会,学生机械地把书包从学校里背回来,又机械地将书包背到家长为其寻找的各类有才学无才学的教师家里,接受那些有用没用的指导。从一定的意义上,从家长这个整体来说,我国的家长们是最缺乏人情味的一类,是应试教育忠实的拥护者,是摧残青少年让他们失去本来应该属于他们青春快乐的“帮凶”。当然,他们绝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以为是为自己的孩子做了天大的好事,是对孩子的负责,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家长们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传统习惯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注重学习、注重读书的国家,自隋大兴三年(公元604年)实行科举考试至清初(1903年)废止,其间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选拔了大量为封建社会服务的人才。科举考试的施行一反过去根据世袭贵施的地位任用各级官吏的陋习,使更多的平民、中小地主出身的人有了从政、改变自己命运、发挥自己才干的机会。我们从古语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以深刻了解到读书巨大的诱惑力。古人把金榜题名与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霖列为人生的三大幸事。古人的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更反映了寒门子弟刻苦读书的状况。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中国又是世界上少有的将读书强调到极端的国家。我们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以体会到古人是将读书做官视为自己唯一可以光宗耀祖的选择。现代中国人对于读书的思维就是上述两种思想的混合体。简单地说,一是高度重视读书,二是将读书视为唯一出路。因此前几年大学没有扩招之前,千军万马挤上大学这一条独木桥的盛况是世界上少有的不正常现象。所以我们因此不难理解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样严厉教育的历史根源。传统的东西是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自行退出历史舞台的,某些方面有可能得到淡化,但也有些东西却可能因此得到强化。中国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传统就比以前得到强化,其表现在面广量大。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毕竟比较少,能够金榜题名的更是凤毛麟角。现代社会由于教育的普及,希望借读书改变生活现状的人已是千军万马,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或者说是社会公害。古代人读书的压力主要来自家庭和读书人本人,以读书人自己为主;现代人读书的压力基本上来自学生家长。青少年本人已经被学业弄得焦头烂额,且不谈众多的孩子对学习抱有厌倦态度,哪里还有自己给自己加大压力的心情,愿意承受教师和家长双重压力呢?2.严峻的就业形势,无形中加大了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压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的改制,又将大量的原国有企业职工无情地抛向市场,形成了庞大的失业大军。从低水平有保障的就业到没有多少保障的失业,对于失业者的心理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在他们眼见自己难以找到合意的工作之后,关注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转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不愿意自己悲剧或不如意的生活在孩子的身上重演。因此,加大对孩子学习方面的压力就是非常必然、完全可以理解的了。但是,这还仅仅是一个压力因素。另一个压力因素是来自用人单位非理性的择人标准。现今许多的用人单位不约而同地提高了就业的门槛,将非研究生不要的标准公之于众,而不管这个工作岗位到底需要什么学历的人。这样,无形中在无数家长的心上又引起了新的恐惧。以前只要将孩子送进大学就算完成任务,现在还必须进一步考虑考上重点大学,因为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一般比较容易考上研究生。如果一个孩子只考上一般院校将来就业前景堪忧,如果只是大专、中专那么就业前景更为暗淡。所以在前一个压力的同时又加上第二个压力。这双重的压力都得孩子稚弱的双肩承担,家长是无能为力的旁观者和施压者,他们除了施压别无帮助。3.家长受教育的缺失补偿心理的因素。现今在校孩子的家长,特别是初高中孩子的家长,相当一部分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年轻时也有过上大学的梦想、憧憬、追求,尤其在他们青少年时上大学更是一种荣耀、一种面子、一种幸运。因此,当他们的梦想破灭之后,就自然地将自己未竟的事业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希望自己没有上大学的缺失在自己孩子身上得到弥补,自己少时的理想能在孩子的身上得到体现。这些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就是“我们这一代不行了,但你必须行,必须给我们挣光。”可以说,家长的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畸形的、非理性的。4.教子无方的从众心理因素。也有些家长原本并不想给孩子多少学业上的压力。他们认为自己也就是这个起点,不过是一般的工人、农民、职员,属于社会的底层人员,对于孩子也不能过分苛求,他们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工作氛围的影响,也没有多少可以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但是,当社会上的家长们形成一股施压潮流时,他们在这股强大潮流的裹胁下,不得以选择了“人家怎做,我也怎么做”的道路。用句俗话说“不会种田看邻居”,因此,别人小孩学书法、练钢琴、参加课外班、聘请家庭教师,他们勒紧腰带,节衣缩食,一一模仿。总以为别人这样做是对的,总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假期到来之前,家长们便互相打听怎样安排孩子的假期学习,至于娱乐、休息一般是不予以考虑的,因为在家长的眼里,孩子只是一架学习的机器。因此社会上一些人利用奥数班、英语班等等各种名目的补习大赚其钱,至于到底有多少效果只有天知道了。以上凡此种种,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众多的家长如此不近人情地逼着自己的孩子学习。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要改变家长们轻视素质教育重视学习分数的不正常现状,需要各级教育工作者付出极大的努力。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开头,本着对广大青少年负责的态度,本着为国家民族的兴旺培养出德智能美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原则,我们必须改革才能有所作为。出路何在?可以说素质教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而且还要搞好。我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尽管教师与家长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两大瓶颈,但是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并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使之卓有成效,第一位重要的还是在于教育界的各级领导对素质教育的态度如何。中小学界各级领导应当认识到推行素质教育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权易之计,而是关系到中小学教育的未来的发展走向,关系到我们培养的孩子能否成才,能否胜任新世纪建设强大国家的重任,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可以说,素质教育的意义怎样强调都是不过分的。各地教育主管也不要持等待观望的态度,等着别人把经验创造出来然后跟着别人成功的道路前进。这样做实际上就是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违。因为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知识、有理想、有创新精神、有冒险精神、有活力与创造力的一代新人。所以,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不存在一个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一个非如此不可的问题。区别在于到底怎样走,则有待于我们各级教育工作者探讨摸索。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那种希望有一个整齐划一的规范是不现实的。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差异很大。比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乡村,汉民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素质教育的模式不一定也不可能是一致的。我们应当鼓励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探索,允许失败,允许跌倒了再爬起来。可以说,谁走在素质教育的前列,谁就能获得最大的实惠。我们应该抛弃搞素质教育吃亏的可笑想法。2.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更是责无旁贷。现在我们需要解决的首先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转变思维方式,改变思维定势的问题,要对过去的应试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与研究。当然,我们并非说应试教育一无是处,它当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价值的地方,这是我们需要保留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应试教育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如果对应试教育没有深刻的研究,教师要推行素质教育是困难的。好比经济体制改革,如果不对过去的僵化的经济体制有深刻的了解,怎么谈得上改革呢?如果认为过去的体制还可以继续下去,那么改革就是多余的。同样,教师如果对于应试教育的弊端没有切实的了解,就不会有推行素质教育的自觉自愿的行动。另外,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也是一项重要的刻不容缓的大事。现在的教师很苦很累,根源就在于应试教育的弊病所致。学生忙于题海,教师则忙于制造题海。只有解放了学生,才能解放教师。但教师的解放又是和教师自身素质紧密相联。因此,从逻辑顺序来说,教师的素质提高是第一位的,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可能、有能力、有资格来对广大的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许多地方的素质教育难以推开,并非领导认识不到位,而是教师的素质跟不上。教师在学习提高方面应该给自己以强大的压力。懒惰与保守是天生的一对好朋友,是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的天然大敌。教师提高素质的途径很多,如进修、短期轮训、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但最根本的是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自学。须知学习提高是一辈子的事情,永无止境的事情。对于教师来说,什么时候认为自己不需要提高了,那么就可以说,教师的生命意义就丧失了,就不再配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了。令人遗憾的是,持有这种观念的教师并非少数。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说到底还是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3.学校、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切实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正如上文所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一般充当的是阻力而不是动力。因此,仅仅有教师的素质教育是不行的。我们要研究家长的心理,要制定有效的与家长沟通的措施,任何撇开家长的素质教育都是不会成功的。当然,要做好家长的工作使他们认可、支持素质教育绝非易事,多年的传统习惯非一日就能改变。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要针对家长的心理,研究出专门的说服教育方法。我们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以为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就能打破家长这个瓶颈,除了与家长的思想上沟通之外,还应当配之以其它的措施。4.要将素质教育与知识的获取一致起来。有一种不正确的看法,认为如果学校强调素质教育,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活动时间,那么,学生的知识面可能开阔些,思想活跃些,学得的知识,主要是书本上的知识容量肯定会减少。如果学生因素质教育导致知识量的下降,要想获得家长的支持就很困难,家长们很可以用知识量的不足,成绩的下降,升学率的下滑来指责素质教育的推行者。要让学生既在知识水准不断提高,至少与素质教育推行之前一样,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两难必须统一起来。实际上,并不难以做到这一点。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与学习的时间长短成正比。一个小时高质量的精力充沛的学习效果,远远超过两个小时精力不济的学习效果。现在的学生普遍感到睡眠不足,厌学情绪明显,学习中感受不到乐趣。如果这种状况经过素质教育的推行得以改观,我相信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不会下降,而且一定比以往有所提高。一些素质教育推行得比较好的学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5.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之路。中国之提倡素质教育已有不少的年头,至今尚无成功的经验,且在推行的过程中屡次反复,可能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没有摸索出一条可广泛施行于中小学校的措施。尽管地区间差别很大,但是,这并不妨碍素质教育的实施,因为其基本的方向目标是一致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中小学素质教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有许多的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我们也应切记不可照搬照抄。因为再成功的经验,也是与产生的土壤紧密相联。简单地说,中国与美国的国情、传统、民族心理习惯、历史文化、文明程度都有很大的不同,应本着洋为中用,中学为体的原则,或者说,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具有世界眼光,应有拿来主义的勇气,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民情的素质教育方式。这样,不仅亿万中小学生将因此受益,而且整个中华民族将增添无穷的创造活力,使中华民族成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民族。素质教育的伟大意义也正在于此。
        教育科研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教育科研:

  • 下一个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