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互博国际 >> 课程改革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新课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英才苑    点击数:1458    更新时间:2008-8-4
         【字体:
摘  要  教学模式是多样化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阐述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总结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五种历史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路,目的是使针对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情境、不同教师与学生特点的教学设计,能有一个可以借鉴与参考的基本框架模式。      关键词  新课改 课堂教学模式      近年来,教育界对教育改革与创新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但针对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弊端,如何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科学,合理,有效的变革教育教学课堂模式,目前尚缺乏具体的探讨和对策性建议。作为一名一线的历史教师,本人根据十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尝试从几个方面去探讨在新课改革背景下如何结合时代的要求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丰富历史课堂探索的视野,对全社会的历史课改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必须通过课程改革,吸收国内外课程改革成功的经验,解决目前国内高中历史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全面发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提高现代公民素质方面的作用。   (一)、高中历史课堂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    下面通过江西省瑞金市的高中学生对高中历史课堂进行的调查问卷,基本上反映了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现状:多数学生对于历史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评价一般。有64.9%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很一般,谈不上趣味性,也说不上特别枯燥”。    对于教师组织课堂的模式,有75.7%的学生反映“以讲授为主,有课堂提问,但没有讨论课”。    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补充的教科书之外的历史知识,有74.9%的学生认为介绍过,但不多,“6.0%的学生认为”基本上没有介绍过”,有49.9%的学生最希望“教师大量补充教科书之外的历史知识”,有26.8%的学生最希望“教师把学习方法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加以传授,便于学习其他的知识”,有23.0%的学生最希望“教师将书中重要知识点划出来,便于复习考试。”    对于历史课的教学方法,有52. 0%的学生希望“由老师进行生动的讲述,学生认真听讲”,有35.1%的学生希望“由教师与学生以讨论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希望“教师布置题目,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和“教师在书上划重点,学生背熟这些知识重点”的学生分别占3.7%和9. 0%。    对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使用历史图片,地图,录音或者录象等教辅工具,62.4%的学生反映“偶尔使用”,有35.6%的学生反映“基本上不用”,13.3%的学生反映“没有使用过”。有72.8%的学生表示自己目前学习历史课程的主要方式是“以背诵记忆史实为主”;有57. 5%的学生表示对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或者历史教师讲授的内容“从来没有过疑问”,有28.2%的学生表示“有过疑问,但从来没有向别人提起过” 。有62.6%的学生认为现有的考试方式“能够部分反映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程度”,有20.6%的学生认为“基本上不能反映”,有13.0%的学生认为根本不能反映,而认为“能够全面反映的”的学生只占3.8%”。有80.8%的学生认为考试应该是“试卷考试与其他考试方式相结合”,这部分学生所认可的“其他方式”主要是“讨论,调查,制作等活动”;另外有17.4%的学生表示他们最希望的评价方式是“写历史小论文”。有18.3%学生反映他们对现在历史课总的感觉是“与现实没有任何联系”,有64.60%的学生认为“与现实结合的不太紧”。有64.1%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课对于以后从事社会工作(除了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之外)“用处不大”,5.0%的学生认为“根本没有用”,有53.5%的学生觉得学习历史课对于处理口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人际关系等)“没有多大的用处”,有9.5%的学生认为“没有用处”。   (二)、高中历史课堂缺乏德育性和开放性    下面是一道日本高中试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日历史课之间的功能差异:    日本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历史试题:“日本每一百年就与中国有一场大战,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与中国交战,你认为会是在什么时候?你认为日本会赢还是败?赢得原因是什么,败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分析之。”[1]P59去查资料,得出这样的结论: 日本与中国开战很可能在在中国收回台湾后,会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基隆和高雄就被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会走右边,这样就会增加运油成本,估计2015年至2020年之间。所以,我们现在就要作好对华抗战的准备。    看到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倒吸了一口冷气,首先,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倾向,应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亚洲国家的警醒,同时反映了日本教学思维与价值趋向始终与现实政治紧密结合,也折射出了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歪曲事实,毒害青年,把孩子引向歧途的糟糕教育现状。这并不是一道简单的历史试题,其实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更让我慨叹的是从这道考题所反映的中日两国考试制度的根本不同,直接的说是中国考试价值问题。不难看出,中日在考试指导思想,考试内容上的迥异: 日本的这道考题旨在考察学生的推测能力,对过去的中日关系把握和对未来关系的推测,当然不可否认其鲜明的政治色彩,(对日本就是爱国主义),中国的考题往往是考察学生对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诸如时间,地点等细枝末节知识的掌握,或者是背景,经过,内容,意义等固定四板块模式,还是在考察知识本身。这说明日本的考试着眼于学生的能力,而中国的考试着眼于知识的记忆,停留在知识层面上。再深入探究更会发现,日本的考试是给学生以探究,创新,推测,灵活的特性,而中国的考试是学生再现知识,有被动机械接受的特性,毫无兴趣和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特性。中国考试的价值不得不令人深思。   (三)、高中历史课堂缺乏灵活性,应用性    中国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都走高考这一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同时也成为中考的指挥棒,围绕着这一指挥棒转,目前的课堂导向就是考试分数。传统的应试教育一切围着考试转,教育也沦为考试的附属品。在很多老师的心目中,考试代表了全部,考什么,他们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甚至自小学开始,自然,社会,健康,思想品德等学科成为摆设,课堂都被数、语、外占据,初中,高中就更不用说了;这是一种可怕的考试文化,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教师眼中的确“见分不见人”,因为高考成绩是衡量一个老师业绩的主要衡量依据,难怪老师会有如此的举动,教师、学生和教育一同沦为分数的奴隶。学生的发展异化为代表知识和技能的分数,那么谈何学生将来对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适应呢? 以升学、就业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必然导致重知识,轻能力的高分低能现象,缺乏创新主动意识。    是的,我们的教育太关注知识的注入,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传统应试教育制度是扼杀人才的根源。我们的教育所传授的都是人类在以前甚至是几个世纪以前的人类研究成果,都是陈芝麻烂谷子,年年如此,老师,学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学到的并不一定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现在大学教育也存在专业陈旧,内容老化,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在不断的扩招,虽然这对于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再者,中国的教育自小学就培养成温顺的小绵羊,不得淘气,不得大声喧哗,上课不得随便发言,一切都要求整齐划一。由此可见现在的课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除了学业成绩,现在的课堂改革应该更侧重于学习主动性,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无论怎样分类,这些都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方面,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应储备的素质,因此,应打破“考试万能”的神话,应尊重教育追求的价值,建立一种健康的考试文化,从课堂教学模式入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健康审美情趣,实践能力的全面人才为目标的新式课堂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新课程要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实际上就给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课程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仍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p111 教育改革中倍受关注的主题,特别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改革提到日程上来。 针对目前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用新的理念构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一)、基于历史知识信息传递的教学模式构建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课程的必要目标之一。教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让教师从不厌其烦的讲授中真正解脱出来。这一模式的构建具体要求如下:     1、重视知识点的归纳和引导掌握不同的归纳方式。    2、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组织设计。新课程由于基本知识内容的减少和难度的降低,历史知识信息的传授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掌握新知的同时,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3、重视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巩固措施的设计。注意让学生能够运用教学设计中的归纳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编写一些顺口溜,运用数字、图表等较易理解、掌握和操作的形式进行巩固。    如让学生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可先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示意图的种类,并给出参考实例,教师给出“设计尝试”的题目,以便学生选定设计的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个人绘制的草图后,应与同桌或同组同学交换设计方案,征求教师意见,再修改示意图,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选,课后学生要交一份定稿的示意图作品,在班级或年级墙报上展示。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研究,获得发展。[3]P104    (二)、基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培养搜集、处理、运用信息能力的途径应该既包括在以新课标为基准的常规教学里,也包括在新开设的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等课程里,以及学生课外的历史学习活动中。    [案例]寻访“丝绸之路”    活动目标(略)    活动准备    1、发动学生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书籍、资料、光盘、录像带、图片、实物等,将收集的资料汇总,共享学习资源。    2、按照自愿原则将学生组成探究小组,如路线组、路上古代名人组、路上名胜古迹组、丝路诗歌组以及民族、物产及中、西方交流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提出明确要求,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要有心得体会。    3、各小组制定出小组活动方案,选出小组活动主持人及上台展示活动的学生代表。    4、由各小组推荐评委一名,组成评审团,对各小组的活动进行评比。    5、布置专用历史教室,提供学习与交流的环境将学生收集的各种资料以及探究成果摆放在教室四周,供学生参观、浏览、学习。    活动过程(略)    这一寻访“丝绸之路”主题学习活动,在搜集、整理、分析、运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完成了学习。这是典型的蕴涵着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知识的能力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构建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三)、基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构建    这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主要形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到彼进行层次性解决,形成波浪式、递进式的课堂教学结构。这一模式是在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只是相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做对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一模式的课堂教学中,要求设计问题要科学,结构要合理,设问要巧妙,问题要衔接,逻辑要严密,分析要透彻,重点要突出,解决问题要彻底。老师应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基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教学模式构建    这一模式的构建是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础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础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全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成功的关键是学生的互动,小组成员的频繁交流,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本人曾经让高三学生表演过“魏征向唐太宗进谏”,高二学生表演雅尔塔会议具体情节。下面就本人曾经就排练过的一个课本剧“国共两党的关系”为例谈一谈这种教学模式,这是再认再现历史本来面目的一个非常好的课堂模式,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可以用两度合作,两度分裂概括。那么,将学生按四组分为四大时期,即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第一次分裂:国共十年对峙;第二次合作:国共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式,八年抗战;二度分裂:近四年的解放战争,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学生模拟国民党一大会场时表演得惟妙惟肖,还有北伐的场面,中共开展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南昌起义,八七会议,长征,西安事变,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公布,重庆谈判,政协会议,七届二中全会等重大的历史事件搬到课堂上。剧本是学生自己写的,所以学生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学生通过准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重温课本的过程。不用老师督促背,不逼自通,这就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当利用这一课,调动各类学生参与活动,特别要注意可先采用分工合作、相互支持的小组活动方式开展,待条件成熟时再组织全班汇演。    (五)、基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构建。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心就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模式的构建就是让学生自己作学习的主人。即:以培养学生独立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内在学习动机的需求下进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首先要师生一起就教学要达到的日标形成共识,建立起学习目标,激起学习需要。其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方法或线索。再次反思教学过程,促进迁移运用。让学生领悟总结学习的思路与策略,学会“怎样学习”;同时促进学生将其所得推进到各种新的情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方法的运用,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互相迁移,发展学生的能力。[4]    为了给课堂带来鲜活的知识和无限的生机,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发动他们搜寻学习资源,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以自己的眼发现、自己的手找寻、自己的脑辨析,从而真正摆脱教材和教师的束缚,自主地拥有一片开阔的学习空间。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历史教学模式的构建我们都必需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以历史课程标准作为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依据;一是要认真钻研历史教科书;三是要细致分析学生的情况;四是要有清晰而明确的教学日标。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构建都必须因时间、内容、教师、环境而异;不能生搬硬套,使教学模式走向教条化。历史教学模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改革和完善,这样才能使历史教学模式百花齐放,达到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参考资料    [1]于西民《中学历史教学参考》[J]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期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徐贵亮 历史程实施中教学模式的构建 [J]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第2期    [4]薛建平 构建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J]历史教学,2000 年第7期
        教育科研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教育科研:

  • 下一个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