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互博国际 >> 课程改革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如何应对高中课程改革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英才苑    点击数:1159    更新时间:2008-8-4
         【字体:
课程改革已形成滚滚洪流,特别是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以政府牵头为明显特点即将拉开帷幕。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在哪里?其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培养目标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明确高中教育的性质及培养目标首先必须认识到,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都是基础教育,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阶段是打基础的教育,高中也不例外,同样是一个大众化、普及性和基础性的教育。但是高中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高中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更独特价值,加之它还是高等教育的过渡时期,其重要性就更加突出。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思想,对我国国情和高中教育的实际进行了深刻分析,又借鉴了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之后提出来的。普通高中教育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二、了解高中课程改革的几个突破此次高中课程改革,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突破:一、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发展兴趣,引导创新与实践;二、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三、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建立发展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五、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多方面选择课程提供保可以说,高中新课程方案,无论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到课程管理都体现了全新的思路,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这一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改革,必将对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产生深远影响,必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乃至经济全球化做出重大贡献。三、清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此次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学生个的性发展、走向自立提供平台。当前,我国高中教育受到应试教育以及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具有不同潜质的学生必须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进度学习同样的内容,而且要达到同样要求的所谓一刀切。这样的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不能使学生各自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此次高中课程改革,将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上实现哪些新的突破呢? 突出课程的选择性、灵活性和多样化,为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具备进入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打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础,为学生具备面对社会就业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基础,为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立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点。显然,要实现高中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化,首先要合理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其次,在内容和要求上具有层次性。具体做法是: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设置多样、灵活、有选择的课程;规定了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的课时比例关系,并且对课程的修习时间和课时分配作出规定,要求学生在有选择的基础上,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或获得最低学分。这种灵活而富有弹性的课程结构,为学生打开了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学会负责,学会规划人生。
        教育科研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教育科研:

  • 下一个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