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互博国际 >> 德育教育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素质教育论文-优化创新素质的教育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英才苑    点击数:814    更新时间:2008-5-7
         【字体:
三百年前由新兴工业技术革命来改变农业经济的机遇,我们中国人错过了。今天我们又面临着由高科技产业化形成的知识经济时代变革的机遇,再也不能再错过了。要赶上知识经济这趟车,需要的是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全民族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总书记近几年来强调:“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迎接未来科学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党中央如此强调创新素质的重要性,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在访华时曾坦言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这是所有中国学生的通病。中国的学生缺的不是勤奋而是创新,其根子我看在基础教育。试想,我们现在的学生每天早上最早出门,每天晚上最迟回家,晚饭后还有许多作业要“磨夜作”。从小学到中学,一个班级40至50多人,每节课45分钟,听一个老师上课,上标准课,做标准题。对标准答案……。在这种模式和机制下,哪能培养创新意识。  中华民族要在下一世纪赶上发达国家,靠的是我们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今天我们在进行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中,一定要优化创新素质的教育,用新的制度和机制来保证激励学生去创新。去发挥他们的潜能。我们的教师一定要爱护每个学生的创新冲动,呵护学生的创新欲望,把创新素质的教育渗透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细节中去。  一、在实践中创造  实践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武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美国有条件的家庭,往往总是在自家院里支起篮球架等体育游戏设施。有的家庭还有成套的木工或汽车修理工具,目的是通过实践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记得当年我在松江二中读书时,班级都有理发的工具,学校还有几台缝纫机供学生缝补衣服。男同学相互之间理发。都有一套缝纫手艺的“二中同学”,都是在那时“锻炼”出来的。山西有位四年级的学生,因家里安了防盗门还几次被盗贼拧下螺丝而失窃,因而开动脑筋,在和父亲反复实践研究后,发明了“多功能膨胀螺丝栓”而获得省科协的一等奖。由此想到我们学校,我们的老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开放实验室开设诸如缝纫、电脑、木工、金工、理发等实践室,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进行创造。  二、在生活中启迪  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鲁班因腿被一种锯齿形的植物叶子拉伤而发明了木工使用的锯。詹天佑在上坡时被人用手拉上来而发明了机车拉环……,生活中到处有创新的机会。我们学校中由于创新机制尚不完善,至使有的学生有时甚至做出些“破坏性”的行为来表现创造力。如:手工课用剪刀将女教师的裙子剪破,初一生物课有男同学将实验用的番茄吃了……。这些行为看似破坏,实际是为了探索尝试:“剪刀是不是会将布剪开”“实验用的番茄是不是平时所见的能吃的那种番茄。”学生对今天的宏大世界往往好奇无比,对周围事物观察细致、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作为学校和教师有责任保护、引导、关心和启迪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和观察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启悟、创新。  三、在观察中感悟  学会观察,从观察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这是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牛顿因观察到苹果离开树枝后,不是向上飞而是向下落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到烧水时冒出的蒸汽后得到启示,而发明了蒸汽机;一位工程师从观察别人香蕉剥皮吃而受到感悟,从而设计了目前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易拉罐上的拉条,从而解决了”罐头好吃口难开”的问题……。一个事物和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和启示。大凡一个问题,一般都有两个以上的解决方法,方法愈多,愈能创造出最优方案。但是我们如果按现代的标准试题,标准答案,那么“ 的河水”只能回答“清清”,而“碧绿的”“会唱歌的”都是错的,怎能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学会观察、去仔细观察呢。我们要象陶行知先生倡导的“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培养学生观察,从不同侧面去观察,从观察中得到感悟。  四、在合作中成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社会的建成,社会将变得更加有序,社会分工将更加细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一个人的创意如果没有一个集团,一个集体,一帮人与你一起合作,是不能成功的。与人合作,将成为成功的最佳选择。  在美国,要进一所好学校都有社区服务的指标。哈佛大学衡量学生除了成绩还有许多指标,如社区服务不到指标是拿不到毕业证书的。学生在为群体服务中知道自己是群体的一分子,合作是社会有效生存的根本。在我国,合作教育也是很不够的,学生的交际,合作能力较差。在美国大家认为,单个的中国人都不错,都很有能力,但碰到群体的中国人就不行了,这值得我们深思。怎样让学生接受合作,让学生既承认自己又承认集体力量,觉得集体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我们创设各种机制,通过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几个人合做一件事比鼓励个人更重要。  创新是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民族竞争的关键,而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靠教育来培养。因此我们要不断革除过去教育中的弊端,努力优化创新素质的教育,变包办型为放手型、封闭型为开放型、专制型为民主型、保守型为创造型。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多一点鼓励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启发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指导少一点包办,多一点放手少一点束缚,努力创设“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教育科研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教育科研:

  • 下一个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