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互博国际 >> 课程改革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对综合学习的理性思考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不详    点击数:1400    更新时间:2006-10-1
         【字体:

“综合学习“是以学科知识为依托,但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界限,注重学科之间、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联系。是个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从方法论层面讲,强调学生自身学习经验的整合,可以说是将学生片断的学习经验联系起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这种能力是选择、运用和调控各种能力的基础。因学生今后遇到的问题是一系列综合性的和整体性的问题,他们最需要的应该是综合性能力。因此,综合性能力的核心是人的生存发展能力。

一、综合学习的理论依据

第一,教育部关于2001——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中所制定的具体目标强调: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同时还强调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我们所提倡的综合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第二,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健康发展所需要的是持续的交往,这意味着不同学科间要相互开放,相互作用,彼此关联。

第三,学生的发展与当今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过于强调学科独立易于导致的一个流弊是使学生的学习与当今社会生活的剥离。有关研究认为:当今的课程,特别是中等教育的课程,从根本上看是过时的,不能满足今天学生的需要、动机和能力发展。当学生的发展不能与当今社会生活有机联系起来的时候,必然导致学生对学习的不满、冷淡,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失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学生在与真实的世界的际遇中从事学习。

第四,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发展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者与相互关联的观念发生际遇的时候学得最好,因为学习者的心理具有整体性。建构主义也认为:当提供对知识的运用机会和对时间的多少表征的时候,当创设隐喻和类比的时候,当给学习者提供能够使其产生与其个人相关联的问题的机会的时候,学习者就能进行理想的学习。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整体地建构知识的。

二、综合学习:变革的特征

“综合学习“是一种学习的变革。包含学习目的、内容、过程及方法等多个方面。

第一,学习目的的变革:从掌握知识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传统观点认为:教学是以教材所负载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为宗旨。教材具有权威性和谋种经典性。新课程标准则认为,教材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教师和学生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他们是材料的主人,通过它去实现智慧的或发展的目的。综合学习力图从根本上超越学科的界限,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以实践问题为核心的、不断迈向未知领域的一种学习活动。它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还要使学生在真实的或者是特定设置的情景之下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界定、发现问题,解释、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第二,学习内容的变革:从单一、封闭性向综合、开放性转变。由于受教育功利主义和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内容往往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实行分科学习。不利于今后应用多科综合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就从应试的角度讲,对目前所进行的小综合高考也极为不利。综合学习主张在系统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扩展学生多元学习的机会和体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脑至少有八种不同的智力,只是由于遗传及环境等原因,各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围绕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来进行综合性的学习。

第三,学习过程的变革:从接受性向自主性转变。即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学生个性创造潜能的充分挖掘和个性的张扬,让学生接近生活,关注周边的现实世界。根据自己的兴起、爱好及特点自主地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收集资料、提出方案到最后的成果展示,都是学生“自作主张”,教师起着导演、顾问、参谋的作用。

第四,学习方法的变革: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综合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目前正在推行的全国性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其内涵是:以专题为载体;以探究为方式;以实践活动为形态。两个目的:学会求知的方法;学会应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前提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不管从它的内涵,还是所追求的目的,都是我们综合学习所倡导和追求的,理应成为综合学习课题研究借鉴和掌握的主要学习方法。

三、综合学习的教学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是开展“综合学习”的前提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各学科目标的确定可根据各科的课程标准进行确定。

确定的目标首先要有学科性。虽然综合学习涉及各方面的知识,也强调走出学科中心主义,但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在本学科的素质,而不是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

其次,要有综合性。所谓综合性,表现为: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学习内容上,体现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及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形式的综合。

再次,要有实践性。综合学习的宗旨是要让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实现这一宗旨最有效的途径——实践。“实践出真知”。从实践的方式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合作交流。从实践的手段看,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进行考察、调查访问等,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等。

2、展开探究活动,是开展“综合学习”的关键

开展综合学习,仅仅明确学习的目标还不够,还必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展开探究活动,这是开展“综合学习”的关键。

一项完整的探究活动,大致要经历“确定探究主题→制定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四个阶段。

⑴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

综合学习探究主题的确定,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因此,探究的主题设计要注重来自学生的问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呢?依笔者之见,其探究主题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生活诱发式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变化无常。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的诱发中产生探究的主题。如在宇宙飞船上人为什么会感到失重?为什么有的树在冬天也不落叶?等。

②课堂拓展式

课堂教学是培养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的主题。

③学科联系式

各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各科教学中,必须打破僵化的学科框架,软化学科边缘,让学生在学科联系中发现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④综合实践式

综合实践是以问题为中心,从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的综合联系中确立探究的主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信息技术等。

⑵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的方案

主题一旦确定下来,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制订学习方案。综合学习方案的制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一般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内容大致包括:项目名称、研究人员、研究目的、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预期的研究结果等内容。

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

学习方案确定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这是综合学习的主体部分。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体现以下“三性”。

第一,主体性。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感受生动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发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第二,合作性。综合学习的探究活动是在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合作下完成。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第三,体验性。体验是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改造或重组,改造或重组的过程,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过程 。

⑷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

探究活动告一段落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探究成果的多少与优劣,而是创造一个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交流与分享的成果内容,包括研究报告、资料图片、实践过程和体验等。使交流的过程成为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学习、反思的过程。

(注:《学科综合学习》是本人主持的重庆市重点招标课题,于2003年6月启动,目前进展顺利,是全校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市级课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相关课题文章12篇。本文是为课题组所写的培训文章。)
        教育科研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教育科研:

  • 下一个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