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互博国际 >> 课程改革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论创造性教学模式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不详    点击数:1478    更新时间:2006-10-1
         【字体:

(一)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建立有四个假想前提

一是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是在一种背景中发展的,其结构形式是以“意会、选择、评价、迁移、建构”等活动为宗旨,其中创造性思维具有核心作用;二是教育者能清楚了解或确定学生的创造技能水平,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恰当地掌握和运用这些创造技能;三是通过这些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学生能成为更有效的学习者和思考者;四是教师应具有创造性的人格特质。其特质为:(1)有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的“变通性”;(2)有表现不俗、别出心裁的“独创性”;(3)有心智灵活、语言流利的“流畅性”;(4)有深思熟虑、精益求精的“精密性”。

(二)创造性教学模式的操作历程包括二个方面、六个基本步骤

两个方面就教师行为而言,主要是背景创造、呈现、评价与调适,是学生有效学习的环境和先决条件,也是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而言,其中包括五个步骤,即:(1)学生在复杂的背景中对信息的选择、认识、评价、理解到发现困难和问题的问题探索;(2)从觉察困难、发现问题,到发现新关系或新法则的“充分准备”;(3)经过苦思穷究,以孕育解决问题的新观念之“尝试酝酿”;(4)灵机一动,把握问题困难关键的“顿悟启明”;(5)采用逻辑分析从理论方面寻绎其条理和依据,或付诸实践以证明其切实可行“明确验证”。

(三)创造性教学原则(培养创造力的教学原则)

(1)提供创造性发展背景,以鼓励学生创新发展;(2)背景要有一定难度和可接受性;(3)具有多元事实;(4)背景中注意概念与案例构成的多维与非线型的“十字交叉”形象;(5)切忌教师中“先验”的所谓绝对理性和价值的说教;(6)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改革传统命题方式与考试方法;(7)以热忱而悦纳的态度培养和助长学生“自信、独立、机敏、融通、客观”等创造性人格的特质。(四)其教学策略有:(1)奥斯本创造的脑力激荡法;(2)克劳福倡导的属性列举法;(3)怀汀强调的强力组合法;(4)米伟克与艾伦张扬的形态分析法。

        教育科研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教育科研:

  • 下一个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