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校园资讯 >> 招考信息 >> 高考快讯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省招办新闻发言人讲述职业功能变化30年
作者:佚名    校园资讯来源:英才苑    点击数:715    更新时间:2009-1-19
         【字体:
讲述人: 郑观洲 职位: 河南省招办新闻发言人  1977年10月,各省开始着手备战特殊“春季高考”。多年荒废的高考招生工作重新起步面临着重重困难。那一年,我从开封教育局调到河南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从考场的选择、安排到考纪的制定,这都是新问题,而1977年的考生共有70多万,计划录取的只有7000人,1∶100的比例。关乎所有考生命运的事情,使招生工作人员不敢有丝毫松懈。备战高考,我们当年的年假只休了两天,但大家心甘情愿,都能体会到考生等待的焦急心情。  万事开头难,由于条件限制,1978年开创性的工作难免存在不完美。到了1979年,全国就开始统一命题了,命题公平确保之后,阅卷公平就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大难题。  上个世纪80年代前,师资力量匮乏,只能实行分区阅卷,而这种误差不好控制,从1980年开始,全省统一阅卷提上了日程。省招办先将其改为分科阅卷,把一门学科放到一个大学阅卷。为了让评分更公平,每次都拿样卷让阅卷者评分,如果评分不合格,就坚决取消参与评卷人的阅卷资格。不仅如此,对已阅试卷还要开展质量监督,如果复查过程中,某位阅卷教师的评分质量受到质疑,要对他所阅试卷全部复查。  控制评分误差是全世界的难题。阅卷测试制度从上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其重要的原理方法一直运用到现在。而这种方法也得到了验证和肯定。2008年高考,我省有两万多考生查分,而无一考生质疑其初评分数。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除了1981年到1986年实行预选考试,考生人数在8万到15万之间外,其他年份考生人数都在22万之上。这么庞大的数量,全部采用人工评卷,手写采集志愿信息、手写调档清册,是一件庞大繁杂的工作。这种状况在进入90年代后得到了全面的改善。  1988年省招办开始使用光电阅读器,1989年,开始使用机读卡采集志愿信息并首次应用计算机辅助录取,用计算机打印调档清册;1990年,全省各市地将考生信息用报名卡输入计算机。这些方法的采用大大加快了录取工作的进程。可以想象,手写和计算机粘贴复制在耗用时间上的差距。  计算机给录取工作带来的便捷,是我在工作30年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之一。以前对计算机陌生的我,现在能运用自如。  我省真正的远程录取是从2003年开始的,考生建立了电子档案,各高校的招生教师不再集中到省招办安排的地方,面对面地进行档案筛选。只需进行网上的查阅,进行录调工作。真正的网上阅卷是从2007年全面铺开的,而其中对于作文的评分更加科学,两个教师评判一份试卷,在误差范围内取平均分。  网录,网评,可谓是招生工作运用现代化手段确保科学、公平的重要改进,而每一次的进步,都包含了招生工作人员很多积极的思考。  记者手记  相对于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来说,恢复高考招生的历史还要长1年。高考招生制度、阅卷制度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考生信息统计从手写、纸质档案到联网,多届省招生办公室普招处处长、现省招办新闻发言人郑观洲是这一过程的推动者、参与者、见证者。这个从1977年就参加招生工作的老招办也被大家公认为河南招生考试“活字典”。30多年来,国家通过高考这种形式,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这里面当然也包括高考招生人员在招录工作中的大量贡献。在采访中,郑观洲并没有过多讲述他自己和同行的辛苦,但是他说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 招生是个特殊的职业,责任很大,因此,每一次对于招生方法的思考,都是建立在我们对广大考生负责的良心上。
        校园资讯录入:王锋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校园资讯:

  • 下一个校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