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校园资讯 >> 校长话题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发展性评价体系
作者:佚名    校园资讯来源:不详    点击数:2533    更新时间:2006-7-7
         【字体:


 

    一、发展性评价理论指导下的教师整合培训
    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发展性评价是以评价促进发展。
    1.评价的依据是培养的目标。发展性评价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因而在培训评价指标必须明确被评价者发展的方向,构成评价的依据。这些目标主要来自于培训课程的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学员的实际情况,将着眼点放在学员回到学校实践的发展需要。
    2.注重过程性评价及反馈调节。发展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被评价者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被评价者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被评价者的优势和不足给予被评价者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所以,对于学员的前测水平、过程性水平、形成性水平的对比与评议是关键的,因而对于学员的信息化教学案例的设计、学科单元设计、主题学习网站等过程性及形成性成果作品必须建立电子档案袋作为评价的过程及依据,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交流评议、讨论回馈、分享促进、对比评析得到反思、自省、调整、提升。
    3.注重个体差异。个体的差异不仅指终结性考核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不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被评价者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被评价者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主讲教师和学员的教与学、学员与学员间协同、合作、竞争学习交往中的情感体验进行感染、同化,使学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协同”学习、“自我———相互”评价、“个体———群体”发展。
    4.强调评价多元化。在评价中实施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对培训过程的调整、导向、激发等起到促进功能。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是指围绕培训内容与目标多方设计量规明细项,包括学员的前测与后测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及意识理智的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是指自评、互评、他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个人与学习共同体评价等方式。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评价者应该是参与活动的全体对象的代表,包括主讲教师、学员、培训组织方和其他与该学习活动有关的人。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改变了过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甄别方式,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差异性评价,以学生为本,有效导向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培训者和被培训者,或者说主讲教师与学员的关系也是师生关系,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又是实施的学习者,对于教师培训工作,更应该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的应用,使教师培训的成果得到有效提高。
    二、教师培训发展性评价实施原理图(见图一) 图一:教师培训发展性评价实施原理图

    三、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
    这里的指标体系构建是以“整合”课程的设计与组织符合认知学习心理、讲授与学员任务有机合理,参加培训人数合理限制的前提下,对培训者及学习者的评价体系设计,要求能够不断动态优化并导向培训课程的有效进行。
    1.建构主讲教师的评价指标
    (1)评价对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能力培训”主讲教师。
    (2)评价目的:导向主讲教师关注培训的意图、讲授过程的组织方式、自身讲授艺术能力、学习资源的组织与调度、对学习者的前测水平与过程性发展的把握中对课程的动态调控,讲授者的情感投入与学习者反应度,从而使培训组织者加强对培训目标在主动方的实施度的调控。
    (3)评价实施者:培训组织方的专业人员他评+主讲教师自评+学员多评
    (4)评价的时间:在教师备课前提供给教师作为课程资源进行解读,在培训过程中由主讲教师进行自评及由培训组织者对主讲教师进行过程性测评讨论,在6天为期的培训结束后由学员对主讲教师进行最终评价。
    (5)评价方式:过程性互动评议性交流+填写评价量规表
    (6)设计主讲教师教学情况评价量规表(如下表一)。 表一:主讲教师教学情况评价量规表 主讲教师姓名:———— 评价人:———— 评价时间:————
主讲内容   时间课时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自评得分 组织
方评 他
评 教学效果 通过培训使学员:
理解并授受了“整合”教学理念,明白技术只有恰当整合于教学才能为教学服务 6—5 4—3 2—1       学员学会了信息化设计理念和设计框架 6—5 4—3 2—1       学员掌握了Ict核心技能 6—5 4—3 2—1       学员理解若干种“整合”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法 6—5 4—3 2—1       学员有今后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这些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欲望与热情 6—5 4—3 2—1       技术指导 技术的讲解便于理解与掌握
可以帮助学员解决技术上的疑难
要求学员方法性、灵活性地使用技术
提供相应软件和资源供学员使用 30—24 30—24 30—24       组织和管理教学 在开展各项培训活动时.表现出很好的组织和管理教学能力
对学员自主学习与小组团队合作学习、共享研讨活动的调度能力 15—12 11—9 8—0       虚拟教学及网络活动 按照培训目标组织学员进行社区虚拟研讨,回复学员发问帖子
在主讲教师博客上撰写培训反思日志
浏览学员学习博客
浏览学员作品并进行在线评价
对学员进行情感激励 15—12 11—9 8—0       教学情商 认真、敬业、平易近人、感染力强 10—8 7—6 5—0       合计       该名主讲教师被评为(80一100为优秀;60一79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2.建构学员的评价指标
    (1)评价对象:参加培训的教师,即学员
    (2)评价目的:对接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的学员前测水平、学习培训课程过程性评价、及学习结束后形成性、成果性评价评价,以使学员对自身的学习需求、心理需要、情感体验、学习成就感的关注与体验,有效促进自身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
    (3)评价实施者:学员自评+学习化小组内他评+主讲教师他评
    (4)评价的时间:培训前提供给学员作为学习要求与目标进行解读,在培训过程中由主讲教师引导学员进行自评及学习化小组内进行过程性测评讨论,在6天为期的培训结束后由学员进行自评、学习化小组内互评、及主讲教师对学员进行最终评价。
    (5)评价方式:填写评价量规表二及表三 表二:学员前测水平评价表 学员姓名:————   (说明:参加培训前填写)
评价项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自评 理论素养 教育学、教
育心理学
了解教育发展进程,了解现代教育思想、学习理论,了解新课程理念,了解行为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 10—8 7—5 4—3 2—1   教学设计系
统理论 了解教学设计系统理论.懂得利用现代教育理 念设计学科教学设计 10—8 7—5 4—3 2—1   学科专业素养 学科知识
熟悉学科领域知识,能够正确把握和驾驭教材 10—8 7—5 4—3 2—1   学科研究 理解教材及学科课程的关系.懂得创造性开发
课程
10—8 7—5 4—3 2—1   信息素养

   使用网络的
意识与态度
具备每天上网的条件,有每天上网习惯: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10—8 7—5 4—3 2—1   获取、评价
信息能力

整合的能力 上网浏览信息,懂得搜索、评价、获取文字、图像、文件等各类信息
10—8 7—5 4—3 2—1   交流信息能

熟练使用QQ、MSN等聊天工具,懂得收发E—
mail,有虚拟社区交流经验
10—8 7—5 4—3 2—1   加工信息能

能够使用恰当的工具对文字、图像、音频等信息 进行编辑、修改、加工 10—8 7—5 4—3 2—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素养  整合的意识
和态度
对整合持支持、感兴趣的态度,在学科教教学中具有初步的尝试意识与实践
10—8 7—5 4—3 2—1   整合的理
论、方法 了解整合的内涵、方法、策略、层次,懂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 10—8 7—5 4—3 2—1   合计得分 85~100为优秀;70~84为良好;60~69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
表三:学员学习情况评价表 学员姓名:————   所属小组:————   说明:该评价表由学员、小组长、主讲教师进行评价填写。
评价项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优秀

格 不合
格 自评 小组
评 主讲教师评 核定 表现性评价 出勤表现 出勤达5 天以上、 不迟到、 不早退   8—6 5—3 2一1         自主学习 表现     问题意识 感知困惑、思考、提出、反思、回归问题的能力 4 3—2 1         实践能力 选择、体验、解决学习任务的能
力 4 3—2  1         信息基本
素养 人机对话实践能力 4  3—2 1         情感体验 对学习的兴趣、关注、投入情感度 4  3—2 1           协同\合
作学习表
现  协同学习
能力 在组内、组间主动相互研讨、表达与交流想法,互相学习和帮助 4  3—2 1          合作学习
能力 明确分工,主动地、创造地覆行自身任务、协助小组完成 4  3—2 1          形成性成果评价 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电子邮件的使用 掌握电子邮件的帐号申请、邮件收发、附件收发 4  3—2 1         QQ(或泡泡威MSN)的使用 下载、申请帐号、文件传送、屏幕捕捉、网络硬盘使用  4  3—2 1          虚拟教研论坛 注册、发表、回复、编辑帖子,贴图、网址链接 4  3—2 1          懂得利用论坛进行学习、教研与
交流、发表观点 4  3—2 1         博客
 
 
选择恰当博客平台建立博客 4  3—2 1         围绕任务需求个性化设计栏目、风格鲜明
4  3—2 1          内容丰富、原创性高、可读性强、有价值 4   3—2 1          信息的检索与评价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的基本操作、关键字的选择与组合 4  3—2 1          信息的评价与定位能力 4  3—2 1          文字、图片、音频文件的下载 4  3—2 1          资源的积累 学科资源的收集、积累、整理 4  3—2 1          资源对学科的可用性、重组建构 4  3—2 1         信息化教 学单元设
计 信息化教 师课例设计 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新课标要求 4  3—2 1         动机激发效用、支架搭建效用、过程的清晰度、评价的指向性 4  3—2 1         资源的丰富性与品质 4  3—2 1         信息化学习学生任务完成 活动展开、作品完成与教师设计要求符合度 4  3—2 1           制作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体现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4  3—2 1          合计得分   80~100为优秀;60~79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   

    (6)设计“学员前测水平评价”量规表及“学员学习情况评价”量规表
       三、构建学习化小组评价指标
    1.评价对象:按学科分类组成的6人小组。
    2.评价目的:通过小组团队建设、增强组内学习的协同感,通过组内合作及组间竞争促进学员对学习自觉性、他律性、学习心理需要、情感体验、学习成就感等对自身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有效提高。
    3.评价实施者:学习化小组自评+组间互评+主讲教师他评。
    4.评价的时间:主讲教师评价表在培训前提供给小组作为学习要求与目标进行解读,在培训过程中由主讲教师引导学习化小组内进行过程性测评讨论,在6天为期的培训结束后对就作品成果进行学习化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及主讲教师对小组进行最终评价。
    5.评价方式:过程性评议交流+填写评价量规表。
    6.设计小组学习发展性评价量规表。(如表四) 表四:小组学习评价表
评价项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小组自评 主讲教师评 核定 表现性评价  组织性 团队感强.组长组织、调动能力强、组员积极配合、互动协调   15—10 9—5 4—1       协同学习 在组内、组间主动交互研讨、集中表达与交流想法.互相学习和帮助、网络联系及沟通   15—10 9—5 4—1       合作学习 分工明确、安排进度合理、团结协作、自觉主动、创造性完成小组任务   15—10 9—5 4—1       成果性评价 小组学科网站 栏目设计 任务栏目、特色栏目设置 15—10 9—5 4—1       内容深度
内容大多原创或二次加工、资源经过科学组织,链接丰富、适合学科老师交流、学习、使用 15—10 9—5 4—1       视觉效果
色彩和谐、风格明显、布局合理、艺术性强 15—8 7—4 3—1       小组汇报 表达流畅、生动引人、富有感情 15—10 9—5 4—1       合计得分      80~100为优秀;60~79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      


    四、“整合”培训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实践反思及发展思考
    从本区域已实施的6次培训来看,该培训评价体系的实践情况非常成功,学员的学习热情高涨,克服困难、认真投入,学习场面、网上交流场面异常感人。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培训重点是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评价量规、培训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施对提高培训绩效是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方法。但真正要实现得好,关键要在培训中围绕指标项引导学员老师很好地落实到自己的学习中去,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明确各层次的学习目标、精心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协作学习的设计,用发展性评价去引导、去驱动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情感互动、过程互动、成果互动,激发学习的内在需要、情感需要。涉及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与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只有主动建构的学习,才是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学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才会得到实质性提高。
    不足之处是,由于评价表较多,在填写与统计结果需要花较大的精力。若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在线评价系统将会使实施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发展性评价理论》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刘儒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人民教育出版社
    3.闫寒冰 《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

 

        校园资讯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校园资讯:

  • 下一个校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