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校园资讯 >> 校长话题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问题提出与创新教育
作者:佚名    校园资讯来源:英才苑    点击数:1220    更新时间:2007-4-10
         【字体:
“问题解决”的口号提出,始于1980年的美国,至今一直被人们广泛接受,成为数学教育的中心课题。在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 全面转轨的今天,提倡“问题解决”无疑是数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然而,由于对“问题解决”的片面理解,传统的“传授——接受”式教学思想在 “问题解决”教学中表现得还很突出,即学生总是被要求去解决由其他人(教师、教材编写者、出考题者等)所提出的问题(更多的是传统的考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没有突出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的活动,从而就不可避免地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这事实上也就是“问题解决”这一口号何以常常与“应试教育”表现出一定的相容性,甚至为后者所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如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指出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引进辅助问题,“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可先解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你能不能想出一个更容易着手的有关问题?一个更普遍的问题?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类比的问题?”。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 “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有时甚至“问题提出”更为重要,更具创新成分。  ——培养创新精神,勇于进行“问题提出”  不正确的观念严重影响着学生自觉地进行“问题提出”。培养创新精神,就是要改变不正确的观念,诸如:教师的职责是“给予”,学生的职责是“接受”;学习的方法就是记忆和模仿,不用去理解,也不可能真正搞懂;问题中给出的条件一定是恰好的;每个问题都含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和唯一正确的解题方法;老师给出的每个问题都是可解的,我解不出是因为不够聪明等。树立不迷信权威、不墨守陈规、不怕失败、敢于标新立异、不怕冷嘲热讽、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要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些平时会“耍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促使他们勇于进行“问题提出”。  ——培养创新能力,善于进行“问题提出”  创造教育不仅要培养创新精神,也要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以掌握全面的、系统的、扎实的知识为基础和前提。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即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数学)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水平的提高。因为对于元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对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干,始终缺乏明确的认识,不能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作出清醒的评估并由此作出必要的调整,往往不能恰当地进行“问题提出”,只能是“胡思乱想”。相反的,原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就能善于并恰当地进行“问题提出”,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质。 
        校园资讯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校园资讯:

  • 下一个校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