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教师 >> 教研室 >> 语文教研室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写出文体特征
作者:佚名    教师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1615    更新时间:2007-6-12
         【字体:
 

    近几年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是"文体自选",这"自选"绝不是淡化文体,不讲究文体,而是强调要选定一种文体,而且显现其文体特征,所写文章要符合自己选定的文体的要求。
  在写作高考作文时,不要在文体上过多地玩什么花样,真正优秀的高考作文都是靠内容取胜的,那些得高分的"另类"文章,也大多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有创新"当然也包括形式的创新,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必须有助于内容的表现。因此在"文体自选"的情况下,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首选最基础、最基本的文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没有充分的把握,不要轻易尝试所谓"创新"的、"另类"的文体,特别不要玩那种没有实质内容的游戏文字。
  所谓文体意识也就是写什么像什么,写记叙文就要像记叙文,写议论文就要像议论文。在高考阅卷中,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否则视为文体不明,得分上限不超过40分。如果违背命题要求,写成不让写的文体则上限不超过10分。如2005年限定不准写成诗歌或剧本,若违反了则判分不超过10分。
  下面介绍三种最基本的文体的规范。
  1.记叙文写作规范。
  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就是记叙某个具体的生活内容,描述某个具体的事件或场面。记叙文的记事,一般说来,事件较为简单,过程也不复杂,时间跨度也不大。中心人物大多也只写一个人,而对这一个人的表现也不要求面面俱到,要求只写人物的一种较为突出的品质或精神。表现景物也不过分精雕细刻。
  记叙文的材料必须具有直观性,即具有可见、可闻、可感的特点,力求避免概括、抽象。记叙文中记人、叙事、写景、状物,都与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联系在一起,所以其结构主要为时空结构。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所以它要求语言要有形象性,使读者读了其文,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
  作为考场记叙文要注意多点题,可在首尾通过议论点题,可在文中通过议论或文中人物的对话、心理描写点题。
  2.议论文写作规范。
  议论文是指以客观事物、客观事理为剖析对象,以明辨是非为主要目的的文体。议论文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在文中起着主导作用。议论文要直接表达作者的认识,作者对客观事物、客观事理的是非曲直要直截了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主张,而不能追求一种藏而不露的风格。
  议论文的材料主要是用作论据的,即论证观点的依据,所以材料必须具有某种论证性。议论文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以逻辑推导为线索的,因为说理是其主要目的,而说理必须遵循逻辑规律。一般的逻辑进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论证方式尽管比较繁多,但它们无不是演绎、归纳、类比等逻辑形式的衍化。议论文的语言运用必须是明确的,同时它所思考的、把握的不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对整体事物的某种高度的抽象概括。因此,无论是在论点的表达上还是在论据(材料)的叙述上,都具有概括性的特征。
  3.散文写作规范。
  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不少考生作文时选择散文。 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一种文体。
  选材要灵活。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是材料内容可广泛选材,"神不散"指中心主旨都是一致的。中心必须明确而集中,最好能表达得巧妙、完美,不能中心议题多而肤浅。
  要富有强烈的情感。情是打动人的首屈一指的一种方法,文章只要有了情,就会自然成文。
  结构上应有一条线索,把丰富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线索的设置多种多样,有以人物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以赞颂一种思想品质为线索,有以某一物品为线索,有以某一种景物为线索,等等。
  语言优美,自然舒畅。散文的语言是最美的,是最富有张力和蕴含力的。
  附:(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对文体的论述) 优秀的议论文,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应该是中心论点突出,见解新颖;分论点呈递进式能层层推进;论证角度独特,论证具有较强的逻辑力量;能以讲道理来带动摆事实;论述语言明白流畅而有力,显得潇洒大气。优秀的记叙文,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应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有一个具体鲜明的形象,要以记叙、描写为主,语言生动活泼,特别要强调巧妙机智的构思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上述要求有一两点突出即可。

        教师文章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教师文章:

  • 下一个教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