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教师 >> 教研室 >> 历史教研室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在新课改与高考的夹缝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作者:佚名    教师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1525    更新时间:2006-10-1
         【字体: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论述目前新课改与高考的夹缝中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与结合本人的一点教学体验谈谈如何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目前新课改中呼声最高的一部分就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此直接的体现就是要求教师角色、教学方法的转变,而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要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今年是新课改在我省试验的第二年,今年作为刚毕业的我刚好赶上这趟车。新课改无非就是三改:改教材、改教法、改学法。新课和改革以来,历史教科书出了几个版本,但现在教科书没有哪一本可以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的,都是硬邦邦的割裂了历史血肉的“主干”,再加上历史本身又是副科的,学生不重视,如非不是迫于考试的压力,没人愿意去学的。因而就会出现历史课上经常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精彩之处,学生也会整个教室鸦雀无声,静静的聆听,但只是三分钟的热度,到了要思考的时候,他们宁可发呆或干其他的事情,全然不参与你的教学活动。现在新课改提倡最多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没有兴趣哪来自主性呢?
    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编写——不尽人意。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会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也会有遗臭万年的小丑;会有凝聚人类智慧血汗的科学技术与文学作品,也会有表现人类丑行的罪恶与战争……历史画卷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但中学历史教科书,内容繁杂,结构松散,语言干瘪,难度颇深,只见事件不见人物。实际上“当祖先创造历史的鲜活形象被人为分割成历史概念的时候,历史本身即被窒息了,教育实践者的主体也被窒息了”。教材枯燥的叙述,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不要说调动学生的兴趣了。
    2、教学方法——僵化呆板。造成学生不愿学历史的原因还在于在过去历史教学方法的陈旧与单一,学生已习惯于接受一切而不愿主动去思考。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教师也许不多见了,但一种教学模式一旦被固定下来也就很难改变了。在教学中,大多教师都是充分挖掘历史事件的背景、淡化事件的经过,深刻分析其历史影响。这种重两头、轻中间,重结论、轻史实的做法势必让学生索然寡味。如果课堂上教师在重两头的过程中,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和结论,对学生来说,听课也就成了一件苦事。没有乐学,思维的火花怎能点燃?
    3、应试教育——左右为难。
    现在的高中学生,普遍反映学历史好累,其原因之一是高考命题往往把学生当作假想的敌人。高考是指挥棒,“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你怎样出题,我就怎样编题,结果致使学生陷入题海,不能自拔。随着高考模式的改革,历史学科从原来的“3+2”模式到“3+大综合”,再到现在的“3+文科综合”模式,历史学科在高考总分中分值比例的下降,学生就更不愿意学习历史了。
    4、主义——推波助澜。在商品经济大潮下,功利主义日益盛行,表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也是如此。据对高二年级600多名学生的调查,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学了历史知识对以后的工作没有用处,可以不学。即使在文科班,也有很多学生认为是为高考而学。历史只是学生通向大学的一块敲门砖。到社会上、特别是学生家长中去进行调查,认为历史不必学的比例会更高。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使本来就难学的历史更没有市场,也使曾经饱受蹂躏的中国人也许最终传统不知道“那个欺负了我们的人是谁”!如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而大多数青少年认为是八国联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历史教育者的深思!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1、苦练内功,提高素质。目前历史教育问题的症结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教师本身的历史功底限制了教学的深度和力度,是教师的知识视野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是教师的历史素质制约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自我学习和自身提高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确立教书的本质是教人,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多给学生一些独立判断的时间,空间,促使其发现、判断、应用,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善于探索发现、比较判断、灵活运用。这样,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独特的深入历史表象的思维方式去影响学生,就能使历史这一古老的学科充满活力和生机。如本人在上课时讲到有关文革的内容时,我问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文革能否避免?文革对于我们今天而言是否就是百害而无一益呢?让学生结合教材背景充分讨论,同时也谈了我自己对此的一点认识作为他们的参考,最终引发了学生非常激烈的争论。不管最终讨论的结果如何,我觉得让学生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学最好的归宿。
    2、挖掘教材,充实内容。历史教材虽有诸多不足,但如果教师能深入研究,努力挖掘其中的闪光点,也就能使教材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穿插历史人物的事迹,把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光辉业迹引入课堂,让原本枯燥的历史课成为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同时,还要十分重视挖掘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当今时代人们关心的话题与历史相对照,在分析、比较、判断中深化对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理解,使学生不仅成为知识的受益者,而且使他们能感知人类生生不息的思想、行动的轨迹,受到政治的、伦理的、审美的思想教育,从而深化历史学科的内涵。这点相信很多老师都会经常用到,在此我就不作举例了。但在这里我又遇到了一个疑惑:上课老师讲教材以外的东西多了,学生开心了,逗乐了,但考试的效果可能就不好了;老师若只就教材的内容讲深、讲透,学生一个个眉头紧锁,问听懂了没有,全班的头摇的跟小拨浪鼓似的。再加上新课改后历史的内容增加了好多,但课时没多,老师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做到深挖教材、上课生动、而又不影响正常教学确实不容易啊!
    3、改进教法,活化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些活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如多媒体教学则是目前较为方便实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一是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存的优点,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二是利用多媒体大容量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把包含不同教学要求的多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因材施教、分层提高在历史教学中真正得到实现。三是利用多媒体手段,按学习的知识基础水平把相关资料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的补充资料组成有机整体。这样,可以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加深和拓宽学习,使他们可以自主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四是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的特点,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实践,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我们还利用日益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INTERNET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加工,建立自己的历史专题网页或网站,使课堂里、书本上学到的历史知识和道理,通过课外活动得到印证、启发和补充,通过人体多种感官功能得到更生动、更鲜活、更深刻的体验,铭刻于心,融进血肉。
    记得在上我们学校的教学竞赛课时,我让学生对布什在2000年11月访华时所说的一句话“中美关系十分重要而又复杂”谈谈自己的理解,并让他们课后回去利用报纸、新闻及上网查找的方法来看下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体现在何处,复杂性又体现在哪里,一个星期后作为课后作业交上来。结果有的同学去做了,有的没去做。没去做的同学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谈到了一二点,而认真去查了资料的同学论点较为全面,论据充分,且说得有理有据。这种方式开拓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4、古今结合、密切联系现实。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今天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之所以有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没用,就是认为历史就是过去了的东西,对现实没任何用处。究其根源,历史老师也应负一份责任,因为很多历史老师都是为了教历史而教历史。其实无论哪一段历史都可以与现实密切联系起来,都可以在现实中看到历史的发展。我个人无论是自身学习历史还是现在从事历史教学也好,我都喜欢思考,这段历史在现实能否找到证明,后来我发现这个答案是百分百肯定的。如讲儒家思想的起源与特点时,我会问学生:儒家思想在今天是否过时了?在今天我们能否找到儒家思想的影子啊?其实回头一看,今天无论是在教育、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我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在运用儒家思想做事想问题。再如,讲新中国的外交史,就可以现在中国的外交现状作个比较与联系;讲雅典的民主、罗马的法律都可以与现在的西方民主与法制或与我们中国现在提倡的政治民主,以法治国联系起来。我认为把历史变为“现实”,无论是初中历史教学还是高中历史教学,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我的教学里面,我发现学生对时事非常感兴趣,而且兴趣也持久,下课时学生还会抓着我问现在这个那个时事热点。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历史现实化,这个我认为是最实用、最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
    总而言之,我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善历史教学的现状,在上层要靠国家的教育制度,中层靠教材的编写,下层也就是最关键的教学一线还是要靠老师。希望我们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让历史学科回归其真正的历史地位。

 

        教师文章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教师文章:

  • 下一个教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