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教师 >> 教研室 >> 历史教研室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历史选择题解法指导
作者:佚名    教师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1452    更新时间:2006-10-1
         【字体:
    一、标准法
    所谓标准法指的是在解答选择题时,不以备选项所提供的具体史实作为判断选项正误的主要依据,而是以从题干要求中概括提炼出该题所要运用的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主要依据或标准,去衡量备选项的正误。从理论上讲,标准法可适用于各种知识类型和能力要求的选择题,从效果来看特别适合思维含量高、理论性强的选择题,尤以评价型、因果关系型、史论结合型和程度型选择题为准。限于篇幅,本方法仅以生产力标准的应用举例说明。
    [例1] 史学界之所以肯定武则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他是世界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事
    B、 她能重用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本例是生产力标准在历史人物评价题中应用的典型例证。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评价历史人物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力标准(D项)而不是政治标准(C项)或道德标准(A、B两项)。本例如果不用标准法解答,单从备选。项所提供的具体史实的真伪、正误进行判断鉴别,是无法确定正确选项,因为这些史实本身都是符合历史实际的,都能从不同方面说明武则天的历史贡献。
    [例2] 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 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人民强烈愤怒
    B、 革命前的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极度恶化
    C、 人民觉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社会共和国”
    本例是生产力标准在因果关系选择题方面应用的例证。按标准法的要求,先从题干中确定本题需要运用的基本原理。法国1848年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导致一切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都在于新的生产力受到了旧的生产关系的阻碍,不论这种阻碍采自何方,具体形式如何。再以比为标准衡量备选项,B、C两项虽然都是法国1848年革命的原因,但都不符合这一标准。而A项中资本主义工业是新生产力,金融贵族尽管是资产阶级中的一个集团,但不能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起了阻碍作用,因而A项才是正确选项。
    [例3] 秦朝暴政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中最根本的表现是:
    A、 阶级矛盾尖锐 B、政治动荡不安
    B、 人民生活痛苦 D、生产破坏严重
    本例为生产力标准在评价社会政治状况方面应用的例证。一个政权政治状况的好坏,关键是看其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推动则好,阻碍则坏。暴政之所以为暴政,实际上就是统治者的政策行为超越了生产力所能提供的限度,受其伤害最深的必然是生产力,因此,D是正确选项。
    附带说明,本例极具推广价值,不仅对一切暴政均可照此理解,而且对历史上像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等“乱世”,亦可照此理解。
    [例4] 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A、 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 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 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 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再现
    本例为生产力标准在经济政策方面应用的例证。评价任何一个经济政策的得失成败,关键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新经济政策能够被肯定,其根源就在此,因此,A为正确选项。
    [例5] 史学界对于唐太宗与东突厥的战争之所以持肯定态度的主要理由是
    A、 是先进民族对落后民族的战争 B、有利于维护中原地区的生产发展
    B、 唐朝进行的是防御性战争 D、是反对少数民族侵略的自卫战争
    本例为生产力标准在民族关系方面应用的例证。判断国内各民族间战争的是非标准仍然是生产力标准,谁保护了生产力就肯定谁,谁破坏了生产力就否定谁。由于特定的原因,历史上中原地区的生产力一直领先于边疆地区,中原地区的统治者所进行的战争在客观上大多有利于维护经济的发展,不但唐初对东突厥的战争被肯定的根源在此,历史上的秦逐匈奴、汉武帝反击匈奴、东汉对匈奴的战争,岳飞抗金、范仲淹抗西夏等被肯定的根源也都在于此。
    [例6] 战争时期之所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 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B、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B、 各诸侯国进行了变法运动 D、统一趋势增长
    判断社会性质转化的标准是新生产关系取代了旧生产关系。具体到本题就是封建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以此衡量,A是正确的选项。
以上六题均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的应用为例,限于篇幅,对其它原理没有涉及。
  二、 抽象法。
    抽象法是对题干或备选项所涉及的具体史实进行归纳概括,从中抽象出各自的本质属性,而后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正确选项的确良方法。该法的实质是抛开表面现象,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该法的依据是历史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联系性。抽象法对解答历史概念类选择题和史论结合类选择题特别有效。
    [例7]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的失败,主要是指
    A、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了革命
    B、 中国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根据抽象法,解答此题的第一步先概括抽象出题干的要求,即:要求确定失败的根据。第二步概括抽象出各自选项的属性,A为革命目标,B为失败的客观原因,C为失败的主要原因,D为失败的影响。第三步把从题干中抽象出的根据与从备选项中抽象出的属性进行对照,从而确定A项为正确选项。
    [例8]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
    A、 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C、“大跃进”,人民公社和反右倾的后果 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本例经抽象后可以提炼出:A为客观原因,B为外部原因,C为内在因素,D为外在因素。实际上把试题简化了成了一道辨析内外因关系的试题,答案一目了然。
    [例9]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A、 采取武装斗争打败了王军
  B、 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
    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D.1649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本例经抽象后,把试题简化成了对形式和内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原理进行辨析的题目,即A为斗争方式,B为斗争目的,C为对国王的态度,D为政体形式。这样难度便大大降低了。
    三、特征法
    特征法是指运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关系诸方面所体现出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趋向作为判断选项正误的依据的方法。因为第一,任何一个历史事物的发展都有其阶段性特征;第二,分析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要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特征法主要适用于题目中有明确特征要求或虽无明确表述但隐藏有特征要求的试题,相似历史现象产生不同结果的试题,历史现象的发生超出一般常识等类型试题。
    [例10]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最突出的表现是
  A、掌握政权的人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
    B、 不少垄断资本家由旧式特权商人脱胎而来
    C、 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D、 天皇是国家元首兼军队最高统帅,拥有专制动力
    本题是199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单项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一道题。但是,如能正确运用特征法则较为简单。本例要求确认明治维护保留封建残余的突出表现,B、C、D三项虽都是保留封建残余的表现,但都是日本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特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特征,而不是明治维新时期的特征,因此时的日本尚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这就大大降低了试题难度。
    [例11]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
    A、 反对君主专制 B、要求革新图强
    B、 主张抵抗秦军 D、《离骚》触怒权贵
    本例中,A项明显超越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它只能产生在封建社会的末期,B项则显然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屈原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屈原作为一个爱国的进步人物,正是由于其主张变革,触动了旧权贵的利益而遭不幸。联系到战国时代其他的变革者,如商鞅、吴起等人悲剧性的命运,更能确定B项为正确选项。
    [例12]太平天国时期农民阶级能向西方学习的根本原因是
    A、 农民觉悟提高 B、斗争水平发展
    B、 时代条件变化 D、洪氏目光远大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在本质上与资本主义相对立,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自然超越了本阶级所能达到的历史高度,根本原因当然在于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条件。
        教师文章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教师文章:

  • 下一个教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