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教师 >> 教研室 >> 历史教研室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浅谈历史研究性学习与文科综合高考的契合
作者:佚名    教师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1000    更新时间:2006-10-1
         【字体:

    高考科目改革和研究性学习的推进,给中学教育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所引发的教、学、考全新探索已初露端睨,但大家对历史研究性学习(下简称“研习”)与文科综合高考(简称“文综”)的关系还存在某些误区。笔者就两者的整合和渗透问题,以一孔之见抛砖引玉。
    文科综合高考改革与研究性学习简介
    今年“3+X”高考科目改革将扩展到18省市,明年将在全国铺开。其中“X”确定为综合科目,分为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两类,今后要逐步趋向大综合。“大文科”体系中历史是时间、地理是空间、政治是观点,这三维度构成了社会科学的主体框架。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该课程按类型可分为认知型、技术型、应用型、综合型、宏观型等,它成为基础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体现出指导与自主、基础与研究、分科与综合、理论与实践等的有机结合与兼顾。上海最早开始探索“研习”的开展,例如上海七宝、市西、晋元、华东师大二附中,同时南京师大附中、金陵中学等名校也搞得有声有色。
    两者目标与特征的一致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深化,最新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及历史教材的逐步推广实施,极大推动了历史教学的改革,并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研习”和“文综”都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思想观念的产物,均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理念,力求在保证“基础性学力”基准上,进一步培育其“创造性学力”,强化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促进综合能力的积累和个性的良性养成。
    “研习”和“文综”两者除了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广泛性、灵活性等共性特征之外,还要把握:
    (1)现实意识,选题多以现实中问题立意,要求更加真实地贴近、模拟和服务于现实,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人类共同注目的热点、焦点、疑点切入,例如生态、人口、资源、自然灾害、国际战略等方面作出系统解析。
    ⑵兼容原则,选题不再以典型性、单一性显示,而以综合性、复杂性呈现。我们应寻求学科交叉的切合点,以本学科为主体,尽可能地向其他学科迁移和辐射;不仅限于对事物的某一局部或侧面的描述,而且更注重于整体过程的把握,最终实现兼容并包,那么历史“研习”是一个可行的突破口。
    ⑶创新精神,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高考选题已不再拘泥于教材与大纲,而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注重变通性与应用性,克服封闭性和依赖性,避免猜题和押题。“研习”中创新能力的发掘无疑为文综备考奠定了扎实基础。
    两者内容的通融
    现代教育要求融入自然,面向社会,全员参与,挣脱传统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窠臼,进而实现跨学科的知识渗透,构建“大历史观”和“大文科观”,并且从历史角度重新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这样将为“文综”高考和历史研习提供生长点。历史学科所具有的包容性,与地理、政治学科存在着有机的统一,例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一节中涉及西班牙、葡萄牙的地理位置、东西方商路,季风、洋流,商业、价格、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等。再如“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课题按门类可细化为对工业、交通、教育、军事、科技等项目,按地域细化为浙江、宁波等地。又如“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课题可从背景、进程、人口迁徙、文明融合、行政区域沿革、县市方志、宗谱家谱等角度入手,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政、史、地知识。
    近年“文综”高考命题虽以历史课本的内容为依托,但学科内和学科之间的综合给予命题人员以更大的运作空间,通过提供和设置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视角,试题越来越趋向开放,具有广而浅、活而新的动向。综合试题不搞简单的“拼盘”,而注意知识的嫁接与移植,实现“杂交”优势,如对时事热点的结合,去年所出现的“中国加入WTO谈判、巴以冲突问题”;今年的“美国对外扩张、中国西部开发、三次科技革命、反腐倡廉、三农问题”等。“文综”高考试卷中除了学科内综合之外,还有相当的政史综合和史地交叉的试题;还有三科大综合的,虽全卷三科确定了基本比例,但具体又不可截然分割。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有课题研究、综合课程、学科研究、实验研究和创造性劳动研究等五种模式。学习者从自然、社会、文化和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探究。例如金陵中学高二年级去年进行了225个课题研究,除28个属于分科性课题外,其余均为综合性课题,包括学科内、跨学科以及文理大综合专题研究,显然综合性专题研究活动居于主体地位,从而着力构建以各科教学为基础,以专题研究型课程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
    两者运作中的相辅相成
    高考改革要求切实转变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学以致用,在教师引导下,使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应让学生去发现,通过点拨学生带着教材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图书馆和因特网,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最近许多人对“研习”活动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确认识,认为研习花费时间和精力会影响高考,笔者认为只要处理得当,不仅不会妨碍反而能有利于备考复习。金陵中学的“研习”实践就是从高三实验班开始的,三届学生共写出183篇论文和141篇调查报告,获得了大丰收。可见,“研习”活动既有效推动了学科教学,也十分适宜于综合高考要求。
    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没有失败者。上海市西中学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综合为特征,学会创造性学习”而开设“高中自研式综合课”、华东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研究辅导”、七宝中学高三开设以“人与社会”为主题的系列课题等。如此在动态、多元、主动的“研习”环境中,超越了传统课程侧重于机械性、接受性的不足,因而受到广泛首肯。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生十分关心时事,例如西部大开发、加入WTO、中美关系、台海危机、中东和平等。大家应注意与现实的结合,加强应用性研究,密切联系实际,把课堂向社会和自然界开放,活学活用,确保针对性和时效性。为此,笔者曾先后着手编写了一些专题讲座素材:1、《扩张——美国的生命线》;2、《解读西藏》;3、《不该遗忘的角落——伊斯兰世界探秘》[高一]。1、《聚焦阿富汗》、2、《光荣与梦想——中国“三农”现代化之路》;3、《猛醒吧,日本》;4、《台独分子的梦醒时分》等[高二]。1、《逐鹿巴尔干》;2、《沉重的翅膀——中国科教兴国战略》;3、《西部在召唤——我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等[高三]。还让同学们抓住其他许多热点,如“产业结构调整、朝鲜半岛风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进行自主性探究,力争不断拓展和深化。这样不仅配合了“研习”活动,又直接服务于“文综”高考复习,从而获得了明显成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去年笔者执教的同学有7人的“文综”成绩在200分以上,最高达219分,今年我校最高分达240,随着活动的扩展,前景看好。

    诚然,历史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师生刻苦勤奋的努力以及
    合适的内容、方法、习惯的点拨诱导,积极探求“研习”活动与“文综”高考的契合点,那么历史教学将再上新台阶,笔者愿为之奉献绵薄之力。

 

        教师文章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教师文章:

  • 下一个教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