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教师 >> 教研室 >> 政治教研室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新课程理念下政治“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作者:佚名    教师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1104    更新时间:2006-10-1
         【字体:

 

 

[研究背景]

1、问题的提出:

理论依据:

首先,教育是一种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什么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生活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是由人的活动所展开的世界,是人通过人自身的活动而生成的。人在生活中舒展着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的快乐和生活的乐趣。教育的内容——知识来自生活。它是在实践活动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发现。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是使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可见,社会生活是教育的研究对象。教育把这些人类已经发现、掌握的知识“反哺”于人,使之能更快、更好的掌握生存技能和生活方法,并能不断地开拓和创新,站住巨人的肩膀上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可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是经过教育使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

其次,新课程基本理念和新教材特点决定了生活化。新课程倡导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时,要与时代特征相统一,与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在此理念上,教材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因而教师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

   最后,从本框的地位和内容要求来看,需要生活化。由于本框的地位是第三课教学的落脚点,也是为了体现第一单元的引领和导入作用,需要从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消费切入。同时本框所涉及的消费原则不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则,而且包含了在实际生活消费中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如量入为出、绿色消费等具体内容,直接告诉人们在消费中应具体怎样做。这些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2、学生分析:

经过前面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及结构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逐步培养了辩证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电影、电视、广播、杂志、互联网等积累起来的社会知识也为本课作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对于学生的正确的消费观,有待进一步提高,结合社会的热点和身边的实际对消费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的能力急需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理解:怎样看待评价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追求时尚;消费行为,如 “租赁消费”“贷款消费”等;为什么要坚持四大消费原则;艰苦奋斗精神在今天并不过时。

运用: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能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能力目标: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形成对消费心理的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观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等观念,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张“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做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四条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教学难点:

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消费心理的含义;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关系;各种消费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消费行为中的表现;研究消费心理的意义。)

[教学器材]

课标、课本、教参;生活消费的故事

  

[学法指导]

学生主体参与(讨论、调查)的课堂教学;对比分析;学生搜集、整理有关消费行为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

  (1)、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与效率。

  (2)、讨论法、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3)、运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说服力和时代感。

[教学思路]  坚持教学三目标的有机统一,坚持学法和教法的统一。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2、贯彻主体和主导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3、贯彻教学直和规律。

4、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的原则。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观性原则。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从分析社会现象入手揭示事物的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流程]

第一个过程:消费心理面面观——“心理篇”

第二个过程:消费观念差异的原因——“揭秘篇”

第三个过程:依据消费原则对消费观念的评价——“评析篇” 

第四个过程:1000元模拟消费——“实践篇”                                

[教学过程]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心理篇”

1、  播放家庭DV一则:内容是一家三代人在买衣服时的一段情景。讨论问题。

我说:这件衣服时尚。210元的价钱可以接受。妈妈则走上前,看衣服的质地和布料,并说210元太贵了。奶奶说:不好看,衣服边上的小洞,象乞丐穿的,还有衣领口又这么多低,价格又贵。我说:明星莫文蔚也穿这种风格的衣服,还有我很多同学都这样穿,何况只有210元。我执意要买。妈妈没办法,最后我如愿以偿。

(设计思路)现代诗人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生活中的快乐和宝藏很多,缺少的是一种发现。因而,作为政治教师应该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善于挖掘利用富有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生活素材,进行教学,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也充分体现了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新课程理念。

师问:DV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生答:买衣服是一种消费行为。

生答:从“明星莫文蔚也穿这种风格的衣服,还有我很多同学都这样穿”这句话中,反映了我的消费是由从众心理以及攀比心理所引发的。

师问:片中我的的从众心理以及攀比心理的消费可取吗?

生答:消费是否从众,要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比如同学之间互送自制小礼物可以,因为可以增进友谊,联络感情。但是价格高于自身和家庭的承受范围的,则不应提倡。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为受攀比心理的影响,消费则会向他人看齐,向名牌看齐等,拥有商品的目的往往不在于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

师评:分析的很好。

生答:老师,还有妈妈的消费由求实心理引发的,她讲究实惠,是理智型消费。

师评:对。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如我买衣服,还会考虑别人有没有,如有,我是不买的。

生答:这是由求异心理引起的。

师问:追求个性,显示品位是好的。并且可以推动新工艺的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必须考虑社会的代价,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上面我们明白了常见的四种消费心理所引发的消费。

生答:在DV 中,还反映了不同的消费观念。

师问:(2)三代人对服装消费的观念有哪些不同?

(生答略)

(设计思路)本节课一开始,教师和学生就形成了一种“我——你”式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这种关系使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彼此敞开、接纳,使学生获得了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长期下去,有助于学生形成与社会、他人积极的友好交往关系,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2、  家庭生活体验:以你和奶奶为例,交流两代人消费观念的差异。

师问:刚才我们讨论了穿,同学们还可从吃、住、行、用等方面思考消费观的差异?

(生答略)

师问:概括一下,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他们之间的差异。

3、小结差异:老年人比较节俭、保守;年轻人比较开放,出手比较大方。

二、消费观念差异的原因——“揭秘篇”

师问:讨论为什么两代人的消费观念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生答略)

小结:(原因)经济收入、预期支出、所处时代、年龄差异、文化传统等

探讨:在这些因素中哪个因素是最重要的?——生产对消费的关系。

教师分析: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方面加以阐述。

(设计思路)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三、依据消费原则对消费观念的评价——“评析篇” 

1、  消费观念大家评:

师问:刚才同学中提到的奶奶旅游不去太花钱了,也决不贷款买新房等观念你赞赏吗?为什么?

(生答略)

2、引导分析:消费对生产的影响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等方面分析)   

适当增加热点材料:我国当前汽车销售量大幅增长状况。

3、代人的观念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你有哪些建议?

比如,我总喜欢打的、或做三轮车出去,决不坐公交;而奶奶则基本走路,迫不得以才坐公交车。

4、总结原则

适度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生答:消费与家庭收入相适应,将过去、当前和未来的收入综合进行考虑,作出合乎自身状况的消费计划。简而言之为家情。还有国情,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促进消费。

师评:很好,深刻的理解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生答:奶奶太不落伍了,有生之年应该好好享受,而不应这样,太委屈自己了。何况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师评:太好了。还看到另一角度,要以人为本。过分抑制消费也不可取。

生答:其实前面我们不是提到奶奶比较节俭,这就要求我们要艰苦奋斗。它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严峻的是,目前很多年轻人都提倡“月光族”。

师评:非常好。不仅有历史意义,还有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会议上就提出两个务必,2002年胡锦涛也提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弘扬,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境,获取新的成就。

 

协调原则

除此之外,我们来看了解我们学校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我市的消费结构(第一、二、三、四小组调查结果),发现了什么情况?

第一小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消费结构:食品支出占花费中57%,衣服支出占10%,消费重点还是吃、穿,用经济学术语来讲,重视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第二小组调查结果,温州市的消费水平(质量)——近五年来恩格尔尔系数:48%、44%、42%、41%、40%。

(设计思路)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学会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将家乡的现状呈现于学生面前,拉近学生的距离,更能激发爱国、爱家的情感,积极投身于家乡的建设。

健康原则

第三小组调查结果:①肥胖问题

②介绍健康的饮食观念(习惯)

第四小组调查结果:③倡导绿色(环保)消费

(设计思路)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

四、1000元模拟消费——“实践篇”

用1000元模拟一份本月家庭消费清单,(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考虑)并分析原因。

(设计思路)在知识的指引下,加深对生活体验。

五、结束语

(1)谈谈这堂课的收获和感受。

(2)向同学们倡议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和观念。

(设计思路)课后拓展,反思课堂学习体验,引导运用知识(技能)参与实践、提高认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要恰当运用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2、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要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3、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4、教学困惑

选取社会生活材料作为素材时,教师如何更好地超越教材,又能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知识为链条,构建新知识模块,创造生活化课堂。还有在运用社会调查的教学手段时,教师是耐心等待,静观其变,还是包办代劳,缩短时间。显然包办代劳将会剥夺学生的体验生活的经历,不利于生成知识。那出路在哪里?

        教师文章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教师文章:

  • 下一个教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