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教师 >> 教研室 >> 数学教研室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棱锥、圆锥的体积》说案
作者:佚名    教师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1284    更新时间:2006-10-1
         【字体:
一、说教材

《棱锥、圆锥的体积》这节课安排在人教版高中立体几何第二章第九节,计划分两个课时完成;是体积公理和柱体体积的后续内容,又是学习棱台、圆台体积的必要基础。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割补法”求体积的方法,求出锥体的体积,同时培养学生猜想、类比、论证、转化的能力。《棱锥、圆锥的体积》这节教材,揭示了立体几何中一种常用的计算体积的方法,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因此,应该利用这节课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运用“割补法”的求积思想,把三棱锥补成三棱柱,由棱柱的体积公式导出三棱锥的体积公式,使学生掌握立体几何中一种常用的计算体积的方法。 
运用祖暅原理,从特殊到一般,由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得出n棱锥以及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学生猜想、类比、论证、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锥体体积公式的导出和论证,其中锥体体积的证明又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学大纲》中“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教学要求,也为遵循使课上得有趣、生动、高效的原则,针对本节课概念性强,思维量大,练习题不多的特点,整节课的教法以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为主,采用“多媒体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演示为载体,以“引导思考”为核心,设计课件展示,并引导学生沿着积极的思维方向,逐步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这节课的核心是定理的形成教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遵循由已知(柱体体积)探究未知(锥体体积)、由具体(三棱锥)到一般(锥体)的认识规律,启发学生反复思考,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课的开始,教师让学生记下课题并提出问题:“你知道棱柱和圆柱的体积公式吗?”“你知道推导公式时用到的有关体积的两个公理吗?”,由于是旧知识复习,估计学生会很轻松地回答出来。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转入教学状态,同时也符合“推陈出新”的教学基本规律。

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问题情景——知道柱体的体积公式,能求锥体的体积吗?激起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

猜想推测,激发兴趣 
为探究棱锥的体积,可以从三棱锥开始,事物的普遍性往往寓于特殊性之中,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容易找到突破口,从简单到复杂也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让学生分割三棱柱成为三棱锥,从而进行猜想——你能推测出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吗?

猜想是发现的先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用实物做实验,用以证实。

层层推进,证明定理 
猜想和实验都不能代替证明,从特殊实例和知识冲突中引导学生必须解决:“等底面积等高的两个锥体的体积相等”这个问题。然后通过交流、演算以及教师的点拨,而使学生掌握了定理的证明。

锥体体积证明的教学步骤是: 

先把三棱锥补成一个三棱柱; 
再把这个三棱柱分割成三个三棱锥; 
由于这三个三棱锥有相等的底面积和相等的高,所以它们的体积相等,且等于三棱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于是得到:V三棱锥= 
引导学生把三棱锥体积的结论推广到四棱锥、五棱锥以至n棱锥; 
引导学生把公式推广到圆锥; 
通过层层铺垫,逐步深入,使公式具有普遍意义,可以看出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 

初步运用,提高能力 
练习的设计遵循初步运用的原则,一个题目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都用于加深体积公式理解应用和巩固: 

已知:正三棱柱S-ABC底面边长为1,三条侧棱SA、SB、SC的夹角为60°,求V锥S-ABC。 
把上题中的60°改为90°,求V锥S-ABC。 
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能求正三棱锥C-AB1D1的高吗? 
问题(1)是结合正三棱锥的性质设计的,用于巩固体积公式,也说明了求解体积问题的一般步骤;问题(2)似是问题(1)的翻版,实际上解题的角度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导学生在计算三棱锥体积时,如何选择底面和高,才便于解题这个问题,就顺理成章了。问题(3)用到“体积法”求高,是为下一节课铺垫,时间不够可以留作思考题。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本节教材蕴涵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求体积公式时用到“割补法”“类比法”“转化法”,解决实际问题时用到“公式法”“观察法”“体积法”等,教学时应善于启发学生小结思维过程,使学生逐渐掌握证明数学题的思想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布置作业 
看书2.9棱锥圆锥的体积 
习题十三1、2、3、4 
板书设计(略) 
        教师文章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教师文章:

  • 下一个教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