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学生 >> 学生会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作者:佚名    学生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7876    更新时间:2006-7-7
         【字体:

 

  

[摘要]学业情绪是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和完成作业过程中以及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学业情绪与成就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学业情绪不仅有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和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学业情绪的管理,并展开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  学业情绪;学生发展;成就动机;归因;自我效能

[作者简介]俞国良,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100872);董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北京100101)

教育过程是“创造”人的过程,也是人的价值的积淀过程。教育过程的实现必须以尊重人的本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为前提。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愉快学习,主动探求,满足求知欲望,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近年来,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业情绪已成为国外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并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一、学业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与其他的心理过程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保证着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并对个体的学习、记忆、决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情绪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影响来看,情绪影响他们的认知加工过程、学业成绩,也影响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因此,情绪与日常学习、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等都有直接的关系。然而,目前一些中小学生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消极学业情绪。例如,一些儿童表现出明显而持久的厌学情绪,一提起学习就心烦意乱、情绪低落,对作业有抵触情绪,甚至有些学生还有严重的考试焦虑和恐学症等。但是,该领域研究中除焦虑情绪对学业影响的研究比较多之外,其他的学业情绪很少受到关注。例如,有学者曾用paycINFO检索了1974年~2000年的文献。他们发现,与焦虑情绪问题相关的研究很多,而其他与成就相关的情绪问题则很少吸引研究者的注意。

1998年,美国教育研究联合会召开了主题为“情绪在学生学习与成就中的作用”的学术年会。围绕这一主题,大会组织了五个讨论会,这些讨论极大地激发了与会者对教育中的情绪问题的研究兴趣。从此,上述状况有所转变,西方众多的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开始对学生的学业情绪问题给予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工作。

教育心理学家杂志的资深主编认为,在21世纪,致力于教学、学习和动机的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将不会忽视情绪在教育中的作用,他们正逐渐认识到情绪存在于教学与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理解学业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为此,2002年教育心理学家杂志还特别辑发了一期有关学业情绪的研究专栏,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国研究学业情绪问题的专家,首次就学业情绪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有学者在2002年明确提出学业情绪(aca demic emotions)这一概念,并认为,学业情绪与学业动机、学业自我概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几个概念中的“学业”涵义相近,指学生在学校中与学习能力、学习行为相关的学习成绩。但学业情绪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它包括在学校情境(school or university settings)中学生经历的各种成就情绪,特别是与成功或失败相关的那些情绪。显然,这样界定学业情绪,把其内涵缩小了。实际上,学业情绪概念中也应包含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涉及的那些情绪。结合国外学业情绪研究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的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高兴、厌倦、失望、焦虑、气愤等。值得注意的是,学业情绪不仅仅指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同样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体验,在日常做作业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等。

二、学业情绪的相关研究

研究者在提出学业情绪概念的同时,也建设性地提出了学业情绪应该研究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在学习和考试时,他们在学业情境中会体验到哪些情绪,这些情绪体验的成分是什么,如何进行测量;这些情绪怎样影响学习、学业成就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怎样培养积极的学业情绪,避免消极的学业情绪,或者一旦消极情绪出现时怎样以灵活的方式进行处理。本文试图对学业情绪的相关研究做一梳理,以使我们对学业情绪有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一)学业情绪与成就动机

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学业情绪与学业成就是有关系的,这一结论得到了许多实证研究的支持。而学业成就又取决于成就动机,作为学业成就的内驱力,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去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成就目标理论是成就动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这个理论,人们通常认为有两类目标:掌握目标取向和成就目标取向。掌握目标是指个体关注于培养能力、增加知识和理解,而成绩目标则是关注于获得对自身能力的积极评价和避免消极评价。这两类目标与不同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结果有关。最近,根据上述两种对成就动机的分类方法,也有学者将成就目标分为接近掌握目标、回避掌握目标、接近成绩目标与回避成绩目标四类。具有接近掌握目标的学生主要将目标集中于学习和理解,而回避掌握目标的学生则主要关心自己是不是最好的,试图全面理解材料。也就是说,一个回避掌握目标的学生,主要是试图避免没有理解的知识,而接近掌握目标的学生则主要是努力使自己去理解所学的知识。具有接近成绩目标的学生通常使用比较的方法来看自己是否超过了别人,而回避成绩目标的学生通常是试图避免在比较中别人认为自己太笨或者没有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又有学者提出了一个双向不对称模型来说明成就目标与学习中情绪的关系(如图1所示)。

 

情绪(心绪)

知觉到的班级目标

个人目标

情绪

个人接近掌握目标

知觉到的班级掌握目标

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

个人避免掌握目标

 

 

 

 

 

 

 

 

 

个人接近成绩目标

知觉到的班级成绩目标

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

个人接近成绩目标

 

 

 

 

 

 


图1  成就目标与情绪的关系

他们认为,情绪会影响学生对班级目标的知觉以及个人目标的设定,同时个人目标又会影响以后学习活动中的情绪。他们的理论得到了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但是,应该看到,目前的多数研究都是考查目标对情绪的影响,而较少考查情绪对目标设定的影响,另外,他们对情绪的划分采用单一的愉悦度维度,似乎并不能真正揭示情绪与目标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学业情绪与归因

归因与情绪有关,这已为心理学家所认识。维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从四个方面对行为结果进行归因。这四个方面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它们分别隶属于以下三个维度:控制点(内部控制或外部控制)、稳定性(稳定或不稳定)、可控性(可控或不可控)。儿童对自己成就状况做不同归因影响其情感反应、期待水平和未来的成就。并且,维纳认为认知一情绪的过程如图2所示。

 

结果

结果评价

一般积极或消极情绪

因果归因和维度

不同的情绪

 

 

 

 

 


图2  认知一情绪的过程

 

维纳认为,不论是什么原因,被试如果在与成就有关的活动中成功了,他都会感到高兴;失败时都会产生挫折感和难过的情绪。骄傲和自尊是与因果归因中的控制点维度相联系的;生气、感激、内疚、可怜、羞愧是与可控性维度相联系的;无助是与稳定性相联系的。研究者一致认为,最理想的归因方式是将成功归因为能力强和努力的结果,而将失败归因为努力不够。将成功归因为能力强,会使个体产生自豪的体验,激发个体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毫不退缩;而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因为努力程度,会使个体坚信成功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只要努力就有可能获得成功。将失败归因为运气差、缺乏能力或其他情境因素的作用是最不利的归因方式,因为将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会使个体产生羞耻的情感体验和对未来成就缺乏信心,从而忽视努力在成功中的作用,面对困难缺乏坚持性。

目前,学业情绪与归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归因对情绪的影响上,至于情绪对归因有什么影响,人们尚缺乏应有的认识。这种认识上的单向性,很容易使人们将探讨归因一情绪关系的起点局限于动机行为的结果上,而没有充分注意人对动机行为结果的情绪性对归因的影响。其实,维纳本人的理论中也承认某件事情的结果可以直接导致情绪的产生,但是对情绪如何影响归因的研究至今仍是很少。

(三)学业情绪与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近年来,班杜拉把自我效能感看作是动机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中介认知因素,并用它解释人类复杂的动机行为。它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中的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影响有类似于动机的作用,它可以影响个体对任务的选择、付出努力的多少、遇到困难时的坚持性和信息加工的策略等。高自我效能感促使人在活动中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在遇到困难时会付出较多努力,并能坚持更长的时间,还会选用更丰富的信息加工策略。通常,过低的自我效能感不利于个体的学习。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揭示了人们会由于焦虑和恐惧而不能相信他们能产生有效的反应,不能重新面对挑战。有研究发现,考试自我效能感是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就的一个有效中介变量,①并且,情绪唤醒能够影响自我效能的发展和保持。

此外,一些研究者发现,积极的学业情绪有利于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学习策略。例如,精加工、组织信息和评价、元认知监控策略的使用。消极的学业情绪则使学生使用刻板的策略,例如简单的复述和算法。高唤醒的情绪比非唤醒的情绪更强烈。厌倦意味着生理和认知上的非唤醒,这会导致减少注意和更多的狭窄的、肤浅的信息加工。有研究还发现,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自我调节学习,消极的情绪激发学生依靠外部来调节学习。放松等积极情绪与元认知策略、精加工、组织、关键思维都有正相关。消极情绪与灵活性学习之间的关系是消极的、弱的、不一致的。积极的学业情绪和自我调节学习有显著的正相关;消极的学业情绪与外部调节学习有显著正相关。

然而,从总体上看,将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纳入学业情绪视野的研究并不多见,尚有待于我们展开该领域的研究。

三、学业情绪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学生的发展既包括智力因素,  也包括非智力因素。学业情绪作为一种与教学和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良好的学业情绪有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利开展

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这种认知活动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也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马森指出:儿童在学校的成绩和成年后的成就,不仅仅依赖于他们的能力,而且也依赖于他们的动机、态度和对学校及其他成就情境的情绪反应。目前,更多的学者认为学习取决于认知、情感和动机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良好的学业情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根据资源有限理论,人可利用的认知资源总是和唤醒联系在一起的,其认知资源的数量可随各种情绪等因素的作用而变化。因此,当学生处于愉快等积极低唤醒情绪状态的时候,对学生的注意、记忆、判断、推理等认知活动起的促进作用最大,进而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高唤醒的情绪状态,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其实对学生的认知活动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除了学业情绪具有直接影响学生认知活动的作用之外,学业情绪与成就目标、归因、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业情绪又会通过这些因素进一步对学生的认知活动产生间接的影响。经常性的学业失败会给学生带来痛苦、不愉快和挫折感,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必定难于形成个人的良好的学业情绪,而没有良好的学业情绪,不仅不会有成功的学习,甚至一般的学习任务也不可能顺利完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业情绪有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良好的学业情绪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业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当一个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时,他就会变得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良好的学业情绪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中介变量,而缺乏学习兴趣恰恰是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业情绪,进而使学生主动对学习产生兴趣更显得重要。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要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就必须培养  学生良好的学业情绪,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现代心理学认为,主体参与性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始性机制。建构主义也告诉我们,企图从外部对学生注入知识是很难奏效的,真正有效的教育应建立在学生主动理解的基础上。因此,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分享应有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前提是必须调动学而不厌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去参与教学活动,最终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

(三)良好的学业情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状况与学生的学业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小学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与不良的师生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由于与某位任课教师发生冲突,导致讨厌学习某学科的现象比比皆是。更为严重的是,学生会因此开始厌倦所有教师,甚至所有跟学习有关的活动,产生“学校恐怖症”。此外,教师的厌教情绪也会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各种途径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人都有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也同样需要教师的关爱与尊重。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让学生有成功的情绪体验,在评价中给予建设性的评语,用心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业情绪,进而提高学业成绩。同时,具有良好学业情绪的学生也一定会体会到教师的真诚和期望,进而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说,良好的学业情绪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四)良好的学业情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身心两方面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这个定义明确提出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即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不生病,而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的统一体。勿庸置疑,良好的情绪状态是身心健康的标准之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业情绪体验,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积极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水平。综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难发现,一部分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除跟先天的遗传素质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教育和环境有关。如果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业情绪,就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综上所述,与国际上对学业情绪的重视程度相比,我国学者对学业情绪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甚至一些教师在无形之中还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这些现象都与忽视学生的学业情绪有关。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鉴于学业情绪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学校普遍忽视学生学业情绪的现实,笔者认为,应该在我国积极开展学业情绪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注释:

①田宝,郭德俊.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基本模式[J]·心理科学,2004,(6).

        学生文章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学生文章:

  • 下一个学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