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学生 >> 学生活动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一群中学生打造校园电视台
作者:佚名    学生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18    更新时间:2006-6-24
        ★★★ 【字体:
新学期一开始,杭州学军中学电视台新一届工作人员的选拔就紧锣密鼓地进行起来了。电视台副总监陈萍老师走“街”串“巷”,了解“行情”;各级任老师则热衷于充当“星探”,推荐自己心目中的新闻人才;同学之间更是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听说隔壁班的某某已经被录取了。”“瞎说,初选都还没开始呢,再说了,就她那水平,肯定不如我们班的谁谁。”……
  一个小小校级电视台,一次普通的“纳新”,怎么会成为全校的一大盛事?说起这个,陈老师最为得意,“我们这个电视台,可是杭州市惟一的每天播放不同节目的学生电视台,在学生中有着非凡的影响力。”

  学军中学电视台是1998年正式成立的,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思路,学校一次性投资了30多万元,购买了先进的摄像、编辑设备。电视台编制齐全:设总监制2名,由校领导担任,校团书记陈萍任副总监,台长则由学生担任,下分摄像组、文字美编组、剪辑组、播音组等,每组各有成员若干,连打字幕都有专人负责。负责各栏目的“小头头”还有个正儿八经的“制片人”头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些生力军虽然都是经过自我推荐、重重考核、竞聘上岗的,毕竟一天也没接触过新闻业务,怎么让这些驴子早日变马跑起来呢?学校专门请来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的老师来校讲学,还轮流送学生到浙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去接受培训,亲身体验……渐渐地,用学生们的话说,“总算找到点感觉了。”
  最初,学生电视台只有两个栏目:《音乐之声》和《名片欣赏》。《音乐之声》还不脱点歌台的窠臼。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学习,第二年开始辟出5个栏目:周一《学军之星》,周二《非常music》,周三《文体追踪》,周四《‘影’响力》,周五《学军新闻》和《新闻专题》,每天中午11:50—12:20播出,成了学军校园内最吸引人的文化大餐。几年下来,一批又一批的小记者、主持人、制片人也和电视台一起成长起来。

  《学军新闻》是电视台的重头戏。它及时报道国内外要闻,通报学校动态、校际文化交流活动等。陈老师至今还记得第一代新闻主持人吕优和王■初次上镜头的情景。要在全校同学面前亮相,有上千双眼睛盯着自己,虽不敢期望与中央台《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做得一样好,但也不能在“父老乡亲”面前栽跟头呀。那天,几乎所有电视台的在编人员都挤在不大的播音间里,屏息静气等着两位主持人超常发挥。摄像机镜头对准主持人,“开麦啦!”——还好,看上去,两人脸上表情比较自然,没显得很紧张。谁想到,才念了两段,“扑哧”一声,王■笑出了声。“笑什么呢?”吕优很不满,拿眼睛瞪她。王■不笑了。重新开始——到了上回卡住那地方,又“扑哧”一声,这回,是吕优。“哈哈……”播音室笑爆了棚,大家没法不乐。陈老师边乐边着急:“不许乐,再乐,录到猴年马月啊?”
  如今,王■和吕优都已是北京广播学院的二年级学生了。在他们的心目里,学军电视台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就是每周在摄像机镜头前“寻找感觉”的过程中,他们渐渐放飞了青春的理想。
  叶青蓝,可以说是校外知名度最高的主持人了。这个颇有个性的女孩子对影视有着独具灵性的见解。《‘影’响力》这个栏目名就是她取的:一则表明节目内容有关影视片,二则表达制片人想通过努力扩大节目影响之愿望。她不仅在栏目中向同学传播中外名片,而且针对不同节日,创设了相应大片、名片套餐,如“红五月青春片套餐”,六一的“金色童年儿童片套餐”,七一的“流金岁月革命片套餐”,八一的“最可爱的人影片套餐”等。渐渐的,她制片和主持的风格越来越被学生们认可,而且名声远播。当时的《浙江青年报》专门为她在学生版上开辟了影评专栏。她成了杭城中学界的“影视评论”“大腕”。
  第一任台长张磊,身兼《非常music》制片人,因点歌节目而成为学生眼里的“校园明星”;
  彭青,这个小学时已是浙江电视台小记者的小女孩,摄像、剪辑样样拿得起,同时又是《文体追踪》的制片人,是个标准的多面手;
  还有陈雪丹——本来学校电视台没有专业的化妆师,她自告奋勇找到陈老师“让我来试试吧”。从此,主持人的化妆由她一手承包了,干得还颇像那么一回事。
  林雨书,前年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出访英国利兹“微风节”。于是,他主动请缨,披挂上阵,成了学校电视台的临时“海外记者”:采访、拍摄,回来后又自己制作,完成了一部洋洋洒洒的纪录片,里面收集了丰富多彩的异国游乐活动、风土人情以及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的情况。片子一播出,林雨书也“一夜成名”。
  “成名成腕”的背后是坚持不懈的艰苦劳动。虽然是个校级电视台,但台里有一整套严谨的规章制度,与专业台相比也差不到哪儿去:每星期五下午,是雷打不动的电视台例会时间,安排一周的工作计划,大家海阔天空凑点子。白天大家要忙着上课,录制节目大多得放学以后。灯火通明的演播厅里,化妆的化妆、背稿子的背稿子,制片人忙着照管全局……盒饭堆了一堆,搁在一旁快冷掉了,可大家还是忙得顾不上吃。他们喜爱这一行啊!

  辛苦耕耘三载,学军电视台在全校师生中树立了牢固的信誉度。每个栏目都成为金光闪闪的经典品牌。
  就说《学军之星》吧——这个栏目推出学校里在学习、文娱、体育、工作等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引导同学们向他们学习。电视台往往在每一学期初就确定人选,采取长期跟踪拍摄的方式,撷取其学校、家庭生活的各种精彩镜头。比如1999年夏,校学生会主席、校足球队队长、学生党员王翌同学在高考中取得了杭州市理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校电视台学生一获得消息就和王翌取得联系,采访了王翌本人及父母,到王翌的同学好友家里侧面了解,甚至还跑到部队采访了正在带学生军训的王翌的班主任,采集了王翌学习、生活、体育等方方面面的第一手材料,精心制作了一个专题片。开学初的第一期《学军之星》播出后,在整个校园掀起了一股“学王翌、比王翌”的热潮。用老师们的说法是——那个时候,王翌这个名字在学军学子中出现的频率,跟今天的《流星花园》一样高!
  曾在《学军之星》中露面的还有“琴技甲天下”,屡次出国交流的“扬琴仙子”肖潇;校学生会体育部长、国家二级运动员、短跑健将陈天笑……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学军之星》是学军学生最好的励志片。”
  《新闻专题》也是许多同学关注的栏目。它经常针对中学生的校园热点如“韩寒现象你我谈”、“课桌文化”、“时事在线”等作专题报道。每次播出后,总会在校园内引起争议。这时候,心里最得意的自然是制片人了。
  去年杭州市举办第一届中小学科技节,学军电视台的小将们承担了摄像任务。最后,他们把这些镜头重新剪辑,制作了一部精彩的专题片,在总结大会上播出,其制作水准令与会的老师专家大跌眼镜。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电视台的将士换了一茬又一茬,电视台则一天更比一天地欣欣向荣。
        学生文章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学生文章: 没有了

  • 下一个学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