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科研之窗 >> 科研动态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试论信息化条件下新型教学结构的构建
作者:佚名    科研之窗来源:不详    点击数:1953    更新时间:2006-7-7    
         【字体:

 

 

以电脑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代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通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整合方面提倡:整合学科课程目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设置综合课程,如校本综合课程的开发等;强调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等。本文拟就信息化条件下新型教学结构的构建进行阐述,以期抛砖引玉,有效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型和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更新教育观念,建构与时代相适应得教学模式

目前的教改实验大多停留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上,很少涉及教学结构的改革,因而不能触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这类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在教学结构改革的前提下开展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才能引起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

传统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而现代化教学系统中则增加了“教学媒体”这一要素。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学结构。

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教育真正主体,学生有着极大的潜能,学生是教育的最大资源;学生的学习,是自主、开放的,但又时时受到教师的激励和指引。我校通过专家讲座、论文交流、课题实验、参加学习班、开展观摩课等方式组织和引导教师总结、反思,制定落实《西乡中学教师素质发展行动计划》,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

面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作为一所拥有近40年办学历史的镇办完全中学,生源地集中,学生素质差距较大;师资来自各地,教学风格尚需整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尚在探索实践……。综合这些情况,我校提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的育人工程”的办学理念,明确我校目前的总体教学策略是“分层分类施教,自主自立导学,互动互长发展”,倡导“师生互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师生共同走向成功与成才。

分层分类施教,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的规律,以及高考、中考阶段性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对初一至高三的学生进行科学分班(或分专业)教学的策略。它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基础与需求,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学校要根据国家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对6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最合理的分班(或分专业)安排,从而使国家—家长—学生—教师—学校多方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

自主自立导学,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自主的人格魅力。学生自主自立的程度如何,决定着学生未来学习的能力,当然也就决定着学生未来成才的概率。学生一方面要在学习中学会不断总结完善自己的学法,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法,另一方面要充分听取老师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运用于学习中去,实现“带我学”向“我会学”的转变。

互动互长发展,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体平等参与,相互促进,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成功与成才。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下“架子”,精心施教,学生在教学中要主动求学,热情参与,力争上游。具有现代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教师以学生为荣,学生以教师为骄傲,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我校作为经济发达城市下的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学校,尽管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在区内屈指可数,但教师的“满堂灌”、“重作业”、“严管理”的传统教学思想普遍存在,学生的“缺目标”、“缺素养”、“怕学习”的现象严重。实践证明,倡导“师生互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能有效遏止教与学的被动局面,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改革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民主化和活动化

教育民主化是教育发展的潮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校宽松、民主、和谐的程度如何,决定着这所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程度。首先,校长要有民主化的办学思想,要确立“生本”理念,并积极主动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宽广的工作和学习舞台。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人的尊严受到尊重,是人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的前提。教师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接受差异性的存在与发展。再次,学校要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民主化环境。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体现特色的主流文化,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允许和保护健康的非主流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豆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条件,人的成长更需要健康的民主化环境。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自主行为和自主习惯的诱发地。我校把课堂教学的民主化、活动化纳入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和教师考核内容,明确提出课堂教学“五不准”;不准用师威压制不同意见;不准用带歧视性的语言和眼色;不准提问没有举手的学生;不准满堂灌;不准照本宣科。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推进“活动化”教学,如初二物理开展的“物理活动化教学实验”,高一研究性学习,高二学习小组、语文话剧教学、高三历史的“学案教学实验”等等,在行为和方式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

改革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民主化和活动化,是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华东师大祝智庭教授认为,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改革的作用,主要是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和可选性,学生可以轻易地获得大量信息,这就使得教育者的权威受到削弱,迫使教育者采取趋向于比较民主的教育模式,同时教育者也要利用信息来强化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奥苏伯尔(D.P.Ausubel)所提出的“讲解式教学法”,还是约翰逊(D.W.Johnson)创建的合作学习模式,抑或是布鲁纳(J.S.Bruner)主张的发现式学习模式,在目前信息化条件下的课堂教学中,单一使用这些教学模式已经不可能发挥出最大优势了。我们整合这三种教学模式后,大力构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一是反映网络时代先进的教学思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注重学生潜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二是重视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的运用,设置合作学习的情境,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使教学活动更加活泼;三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优势,同时也有利于能力相对差的学生的提高。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1、开展分层分类教学,还学生自主选择权。随着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改革,教学组织架构和形式也应发生变革,要求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45或40分钟一堂课学生都坐在教室中听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必须以项目和问题为单位,对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活动安排的分组上,也要打破传统的按能力同质分组的方式,实行异质分组。我们认为,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灵魂。学校根据学生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特长,设置了年级分层教学和项目(学科)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目标要求、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相应的班级或小组学习,教师根据相应的班级学生水平和特点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2、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与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结构等方面进行整合,整合的基本模式包括模拟演示式,情景创设式,竞争游戏式和探索研究式等,这些模式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功能、交互功能和演示功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3、倡导“师生互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同时,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尤其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开放性的教学平台为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认为,能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教学模式很多,而且因学科而异,如问题探究模式、研究性课程模式、“情境—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基于资源利用的主题探索型教学模式、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基于网络课程辅导的自主学习模式、基于网络的角色扮演和协作学习模式等,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最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索。

改革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民主化和活动化,需要我们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师生互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这一核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运用“学教并重”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三、优化育人环境,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和管理,反映一个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程度和水平。2002年以来,西乡中学借助“大榕树”这一载体,围绕“学校文化场”这一核心理念,积极开展“构建大榕树文化场,培育健全的现代人”的探索与实践,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1、为师生“双成(成功与成才)”营造和谐环境。学校重视课程文化建设,以“发展美”的理念为指导,开发校本课程,强化活动课程,保证身心健康课程,构建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并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学校实施社区化学校德育模式,开设家教论坛,开展学习型家庭竞赛和百位教师访千家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学习型学校建设,为“健全的现代人”搭建成长平台。在原有校园网的基础上,我校筹集资金10多万元,招标设计了富有个性的、融入西乡中学“大榕树文化场”校园文化理念的网页,添加了设备,建起了融交流园区,习作天地,学习资料,家长学校,教师教案、课件、作业、测试题等于一体的资源丰富、跨越时空的网站。同时,开放电子阅览室,为学生在家、在校自主网上学习提供了可能。我们还通过科学安排图书馆、功能室上班人员的时间,全面开放功能室场馆,开辟自修室,让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允许学生自定时间、自选实验室、自选教师开展实验研究,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得到了尊重,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强。

2、加强学法指导,确保自主学习的效果。我们认为,学校条件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场所以及学习所需要的学习资源等,以实现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它具有以下特点:教育环境的民主性,学习目标的自主性,学习内容的可选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学习场所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自控性等当然,学生自主学习是一把双刃剑,为了趋利避害,我们主要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教与学的相关制度,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制度的约束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西乡中学学生安全管理规定》中规定,学生离校必须征得班主任同意。二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每学年定期开展“学法交流主题活动月”外,我们还专门在初一、高一起始年级开设了“学法指导”、“研究性学习”等课程,每学期各年级要安排不同层面的学生作学法经验介绍,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三是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竞赛活动。每学期学校评出各班“自主学习学习标兵”,从思想态度、学习策略、发展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为学生深入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榜样,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的稳步提高。

3、构建以“成功与成才”为主题的社区化学校德育模式。培育健全的现代人是时代的要求,我们紧紧把握“全面、全程、全员”的工作方略,以“百位教师访千家”为重点,以学习型家庭、社区学习辅导中心建设为阵地,以“家教论坛”、“成功者论坛”为链接,以大榕树文化场的建设为抓手,有效整合学生成功与成才的德育环境。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优势互补等方式,推动社区学生学习指导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发挥社区文化的教育功能,开创了资源共享、文化互动、健全发展的德育新局面。

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提出了信息化条件下的几种学习方式:资源利用的学习,即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景探究学习;自主发现的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究性的学习;协商合作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形成网上社区,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实践创造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等。由于虚拟化教育环境的涌现,比如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虚拟教育的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使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四、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课程文化的教育力

我校致力于大榕树文化场建设,以“适宜的课程、现代的模式、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教学、全面的评价”为目标,加大投入,精心构建,讲究效益,努力提升“用全面优质的课程体系培育健全的现代人”的课程文化的教育力,把学校建设成人文化的、师生互动共生的精神家园、乐园和学园,使学生成为在具有浓郁的成长氛围中具有个性特点、能主动创造发展的人。

西中的课程体系也如校门内的两棵百年古榕,具有和谐、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特性。我们以“构建大榕树文化场,培育健全的现代人”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选修和必修课程为模块,精心构建以课程体系、高考前沿研究、中考前沿研究、精品工程、活动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社团文化等为内容的课程文化建设。我们认真组织和开展新理念、新教材、新课堂、新发展的学习与实践工作,落实“分层教学、分类发展、多元评价”的办学思想,初步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以“发展美”的理念为指导,开发校本课程,强化活动课程,保证身心健康课程,构建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并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学校已全面开设了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生活职业技能类和身心健康类等课程,如环境与资源、计算机网络、电脑机器人、记者站、文学社、英语沙龙、心理辅导、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几十门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校际协作学习活动等活动课程有声有色。通过校本课程,实现发展个性,促进体育终身化;通过环境课程,潜移默化,养成健康意识;通过心理辅导,减轻压力,排除心理障碍,达到身心愉乐。

在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结构,增强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同时,我们积极挑战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转变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分层分类教学、互动生成发展”的教学策略,打造“基础宽厚、特长发展”的办学特色,不断提升西乡中学的教育综合实力。我们提出了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师生亲切感强,学生参与程度高,思维训练充分,能力培养到位,信息反馈及时,调控得法,有相当的容量和深度。为此,就必须构建“优质、高效、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输量,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全面推进,整体提高,做到知识点、能力点、非智力因素点的统一;讲授量、训练量、活动量的统一;程度、密度、速度的统一,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课堂教学不可能把舞台完全让给学生。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启发式教学不等于探究式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是教师牵着学生的手,一步一步地走到目的地,而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明确了教师给定的学习目标后,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评价,最后达到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学习过程。当然,这个学习过程是在教师指导、帮助、参与下完成的,这正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绝不是越俎代庖,取代学生的学习过程。

五、加强调控和指导,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我们将质量管理的重点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的质量管理倾斜。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每一阶段工作的质量管理,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注意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接口”进行设计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紧紧围绕着教育质量目标和谐、高效地开展。

1、全面实行学分制,完善课程管理和评价办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制订了相应的课程目标、内容、模块和实施办法,形成与之相配套的课程管理和评价办法。一是建立学生导师制度,由教师任导师,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修身立德、选修课程,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课程表,指导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并为学生人生职业规划等问题提供咨询。二是实行学生长制度,选用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学生长,以他们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帮助师弟(妹)适应中学学习生活;如指导新生如何选课和制订学习计划,熟悉校园生活、参与社团和各类实践活动、结识新同学等;担任学生长将获得社会实践类学分,并进而培育西中学子的自主意识和领袖才能。三是设立学生社区学习指导中心,我们已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居委会设立学生社区学习指导中心,建立制度、聘请教师、添置设备、购置图书、完善组织,优化学生的学习和成才环境,使之成为学生校外学习和生活的乐园。四是优化大榕树网站资源,为师生提供更高雅、更便捷、更人文的服务。

2、“从起点看提高、从基础看变化”,构建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学校教学评价系统除绩效评价外,还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以及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综合性评价。具体方法包括:①因素分析法,对教育教学质量、方法、过程等部分按细目进行评价。等级量表法,按不同类目分配相应的权重并将其量化,视评定分数的不同分别将其列入不同的等级。个案分析法,通过分析教学案例,总结经验,梳理出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分析法,依据师生教与学的具体环境进行评价。在选用设计教育质量评价方法时,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使指标体系具有全面性。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行政班和学科班为着力点,科学做好分层分类教学和发展型评价管理工作。活动型课重点是活动,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总结、在活动中产生对知识与技巧的需要,是“做中学”。我们将多元评价引入教学过程,单元活动开始时即明确评价标准;活动过程中随时记录活动内容,促进自我反思;活动后及时总结、反思,整理出过程总结与改进计划。

3、加强调控和指导,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习惯与能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行为是最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坚持学生的事务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做法,学校的早读、早操、课间操、自习课、学习小组活动、违纪处理、劳动卫生评比、评先评优等,均由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自主决定,教师参与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明事理、懂规范、养品行,充分调动了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具有现代化学习观念的学生,应从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要有能力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对知识的探索,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自主学习效果的好坏,往往由学生的自控性所决定。学习过程的自控性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有明晰的学习目标,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或不当。在开始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自学和学习调控等方面的训练,必要时要辅之以纪律,自主学习才不致于走向失控或失败。

信息化教育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以及环境虚拟化等特点。教育信息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每位教育者都应积极参与新型教学结构的设计与实施,真正实现与学生及新课程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催允漷  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2]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01年第1期

[3]黄承华著,《理念与行动——中学校长手记》,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科研之窗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科研之窗:

  • 下一个科研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