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科研之窗 >> 科研动态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安徽:名师解读07年安徽高考数学自主命题
作者:佚名    科研之窗来源:不详    点击数:1206    更新时间:2007-3-8    
         【字体:

数学解答题分值增加

合肥一中段明贵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省考试说明与2006年考试说明有所变化,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要求部分:在三角函数部分,将考试要求中的“(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改为“(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在三角函数部分,将考试要求中的“(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改为“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在9(B)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部分,将考试要求中的“(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改为“(1)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2006年安徽省数学试题整卷是22题,含选择题12道,填空题4道,解答题6道。分值分别为:60分,16分,74分。2007年考试说明要求整卷共20~22题,含选择题10~12道,填空题4道,解答题6道。分值分别为:50~60分,16分,74~84分。解答题分值有增加趋势。

但就总体而言,数学考纲没有太大的变化。

复习建议:

1、重视基础,形成知识网络——“串点成线组线成网”。要坚持最基础的知识才是最有用的知识的原则。在第一轮复习中,要狠抓双基,要把每一章的基本题型做熟、做透,熟记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能在第一轮复习后,把用过的试卷、单元卷试卷中的题型进行归类总结,同时要充分理解课本中每一个概念的内涵以及与它相关联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以章为单元确定复习专题,形成知识网络,通过专题复习,要求学生有三表——知识法则一览表、题型思路方法一览表、解题策略易错易混题一览表。

2、加强通性、通法的训练——对每一章的特别是重点章节的通性、通法的题型一定要熟练掌握,不要过分钻难度或技巧过大的题目,会通过一题多解、一解多题,掌握好通性、通法。如在圆锥曲线这一块要深刻领会坐标法思想,充分利用函数方程思想,利用判别式及韦达定理,解决有关弦长、中点弦、焦点弦、对定点、定比分点等问题。

3、突出重点内容的复习——对于重点内容,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直线和圆锥曲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概率等要充分保证复习时间,狠下功夫,下足力气,练到位,反思到位,校正到位,对其他非重点内容复习时把握好度。

4、精讲精练,抓好评讲练,提高讲评效果——现在离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时间越来越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快好省的提升数学成绩大有学问。首先要精选典型题型,不讲偏题怪题,不做偏题怪题,通过典型题组训练,讲解渗透数学方法、能力、思想。其次让学生自己进行试卷分析,从概念不清,知识遗忘,计算有误,粗心大意,安排不当,逻辑混乱等几方面总结失分原因,建立错题档案,教师从知识方法题型、策略等方面进行讲评。

5、重视新增内容复习——新课程的高考中,增加了简易逻辑、概率、线性规划、向量、导数等五个方面内容,在去年的高考中都有所体现,这一部分内容是现代数学重要的基础知识,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复习中可以把它们作为专题形式,放在一块系统复习强化。新增内容不仅为考生升入高校打下基础,同时对中学数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6、研究考纲,深化课本——考试说明是高考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高考的考试性质内容,并富有试卷和典型示例,是高考命题人员和考生复习迎考的理论依据,教材是高考试题的来源和载体。因此高考复习时要好好研读考试说明,注重教材,注重基础,注重理解,注意联系,要关注考试说明中的变化部分,认真研读新变化、新动向,提高复习效率,把握好复习方向。

7、抓好规范答题——历年的高考题,均要求答题过程要科学规范,每一细节都应表达准确清楚,这种严谨细致的答题习惯,只有通过平时的训练才能养成,越是到最后越是要注意,学生要规范,老师更要起到表率作用,要像高考的标准那样要求自己,要求学生。

8、适当减压,树立自信——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特别是2006年安徽省的数学试卷很“绿色”,既无高深的思维难度,也无怪异的技巧,许多题目取材于课本的基本题,或者是基本题的改造题。所以越是到后期,越要抓好基本题型,家长、教师、学生不能慌、不能乱,家长和教师更要指导学生紧张而有序的复习,树立信心,做到难题减分,容易题不失分。

 

科研之窗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科研之窗:

  • 下一个科研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