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科研之窗 >> 科研动态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2007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解读
作者:佚名    科研之窗来源:不详    点击数:2491    更新时间:2006-12-15    
         【字体:

2007年第一批进入课程改革的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四个省区的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考,为了做好课程标准实验省区的教学与高考的衔接,教育部考试中心尽早地制定出了考试大纲,来指导实验区的命题和复习工作。考试大纲是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范围可以小于课程标准,以便利于命题和阅卷工作。考试大纲比课程标准更接近高考,它是制定本省区考试说明和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因此,认真研读,领会其内含,对于指导我们的教学和高三复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考试大纲第二部分“考试内容”第二段中指出“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科学素养是包括3个层次:理解科学知识的素养、理解科学过程的素养和理解科学对社会影响的素养。有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落实,在高考试题中一定会有所体现。

在“考试目标与要求 ”部分明确提出了生物学科要考查的四方面能力要求: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四点能力要求与2006年生物考试大纲的提法是一样的,体现了向新课程标准的平稳过渡。但是具体要求也有许多区别,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006年考试大纲对理解能力的要求:(1)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理解能力方面的变化:

第一点变化是把原来在获取信息的能力中的第二条移到了这里,体现要求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用多种方式表达生物学信息;

第二点变化是增加了运用所学的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这就体现出了高考对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2006年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等。(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在实验与探究能力方面的变化是第三条,强调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加了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方法。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实验也进行了调整,去掉了现象不明显的细胞质流动的观察,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去掉了用时较长的调查类实验,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对原来三个有关酶的实验合并成了一个探究性实验,另外增加了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实验,实验总数达到19个,仅必修部分就比去年增加了两个,由此也可以看出对实验的重视。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006年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只是把第二条移动到了理解能力中,其它基本没有变化。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在这方面没有调整。

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中指出了必考部分就是必修的三个模块,修考部分为在修选模块一和修选模块三中至少选择一个模块的内容,具体选考内容由各省区作规定。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数字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必考

内容

中要

求为

Ⅰ的

知识

点为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3.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4.细胞的无丝分裂

5.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6.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7.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8.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9.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            10.其他植物激素

11.人脑的高级功能                 1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13.种群的特征                     14.群落的结构特征

15.群落的演替                     16.生态系统的结构

17.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8.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必考

内容

中要

求为

Ⅱ的

知识

点为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多种多样的细胞                   4.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6.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7.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8.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9.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0.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11.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        12.细胞呼吸

13.细胞的有丝分裂                  14.细胞的分化

15.细胞的全能性                    16.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7.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18.细胞的减数分裂

19.配子的形成过程                  20.受精过程

2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3.基因的概念                      24.DNA分子的复制

2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6.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7.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28.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9.伴性遗传                        30.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31.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2.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3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4.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5.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36.植物激素的应用

37.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38.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9.动物激素的调节                  40.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41.稳态的生理意义                  4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4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4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45.种群的数量变化        4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4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4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必修

部分

实验

要求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6.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1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4.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5.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16.模拟尿糖的检测

1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8.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9.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选修

部分

模块

实验要求

1.微生物的利用;2.酶的应用;3.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模块三的

知识要求

(Ⅰ级)

1.基因工程的诞生;2.蛋白质工程;3.动物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4.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5.胚胎干细胞的移植;6.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7.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模块三的

知识要求

(Ⅱ级)

1.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2.基因工程的应用;3.植物的组织培养;4.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5.胚胎工程的应用



课程标准和2007年的考试大纲多次强调过程与方法,下面我们看一下在2006年高考中的体现。

 

一、选择题

1.(06江苏3) 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35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C )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06江苏19)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A )

  

3.(全国卷一2)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A )

  

4.(06天津6)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C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06广东8)夏季高温时段,用较低温度的地下水灌溉,容易导致农作物萎蔫。其主要原因是( C )

     A叶片蒸腾剧烈,水分散失快    B.植物体温度下降,气孔关闭

C.根系对矿质元素吸收减少    D.根系渗透吸水下降

 6.(06上海17)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CO2浓度变化正确的是(D)

      

        A.                  B.                    C.                   D.

 二、填空题

1.(06二江苏33)(6分)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  ▲   ,进而使T淋巴细胞活化,同时使B淋巴细胞致敏,随后由  ▲   细胞分泌  ▲  促进致敏 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     ▲   。产生的抗体将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由此引起的跟疾在免疫学上称为  ▲  病。

答案:(6分)自身抗原效应T(淋巴)/淋巴因子效应B(淋巴)细胞/记忆(B淋巴)细胞  自身(特异性)免疫。

2.(06江苏38)(7分)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  期。

(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  ▲    ▲  。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  ▲ 

(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l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  ▲ 

(4)“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样,它们的实质都是  ▲ 

答案:(7分)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2)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定向改造生物性状;(3)基因重组  l/8;(4)基因频率的改变。

3.(全国卷一30)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馏水、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放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均浮在液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

·

·

·

分析预测的结果:

 答案:(3)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 ,照光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上浮,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4)再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分析预测的结果:(1)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增加,叶片上浮。而蒸馏水中缺乏CO2和O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2)黑暗中,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放出的CO2溶于NaHCO3稀溶液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缺乏O2,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仍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4.(06广东42)

材料1: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进行了一项著名的柳树实验。他在一个花盆里栽种了一棵2.3 kg的柳树。栽种前,花盆里的泥土经过高温烘烤干燥后称重为90.8 kg。以后的5年中,海尔蒙特除了只给柳树浇水外,没有在花盆里添加任何物质,每年秋天柳树的落叶也没有称重和计算:5年后,他将柳树和泥土分开称重,发现柳树的重量变成了76.7 kg,泥土烘干后的重量为90.7 kg,比原来只减少0.1 kg。于是他得出结论:柳树获得的74.4kg物质只是来源于水:

材料2:科学家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不同波长的光下照射,然后测量该植物对不同光质的吸光率,结果列于下表:

 

根据你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判断海尔蒙特的结论是否确切?为什么?

    (2)花盆内的泥土减少了0.1 kg,其原因是                             

(3)请用上表数据在指定方格纸内绘出植物叶片光吸收变化曲线,并分析得出结论。

                                        

(4)C0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规律如右图。当外界C02浓度处于A时,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02量与          相等;为提高封闭大棚内作物产量,棚内人工释放C02应控制在           (填图中字母)浓度为宜。

  

答案:(1)不确切。柳树干重的增加来自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2)土壤中的矿质离子被柳树吸收;(3)略,结论: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4)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量/C。

5.(06上海36)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下表。表中负值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

        

(1)在右侧坐标系上绘出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图。

(2)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________(CO2mg/l00cm2叶·小时)。

(3)在光照强度为________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叶片光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4)在一天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有________mg将转化为淀粉。(取小数点后一位)

(5)据图分析,在0~8千勒克司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受________因素影响;超过8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速度受________因素影响。

 答案:(1)见右图

(2)4

(3)2

(4)43.6

(5)光照强度   温度和CO2浓度

6.(06上海37)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问题。

(1)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模

 拟实验。

  

1)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

2)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________,试管乙中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

3)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________

(2)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________,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________。若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___   _____。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________

答案:(1)1)逆转录/2)mRNA/转录/3)多肽(或蛋白质);(2)小鼠上皮细胞/病毒RNA   密码子/RNA→DNA→mRNA→蛋白质。

7.(06上海39 )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烟草中找到了一抗病基因,现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转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为了能把该抗病基因转入到棉花细胞中,常用的载体是________

(2)要使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________进行切割。假如载体被切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为AATTC-,则能与该载体连接的抗病基因分子末端是… (    )

    G-

-G             -T            -CTTTA         -AAATC

-CTTAA         -AATCC        -G             -T

A.              B.              C.              D.

(3)切割完成后,采用_______酶将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连接后得到的DNA分子称为______

(4)再将连接得到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然后用该农杆菌去________棉花细胞,利用植物细胞具有的________性进行组织培养,从培养出的植株中________出抗病的棉花。

(5)该抗病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的产物是……………………………………………(   )

A.淀粉            B.脂类                C.蛋白质          D.核酸

(6)转基因棉花获得的________是由该表达产物来体现的。

答案:(1)从细胞中分离/化学方法人工合成/Ti质粒;(2)限制性内切酶(限制酶)/ A;(3)DNA连接酶/重组DNA ;(4)感染/全能/筛选(选择);(5)C;(6)抗病性状。

8.(06上海41)用A、B、C三个纯种品系的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移植时,在某小鼠背部切除部分皮肤,将其他个体的皮肤移植上去,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2的皮肤片移植到A1上,皮肤片存活,这是因为它们属于___  _  ____;从遗传学角度看,它们的____  ____相同。

(2)Bl的皮肤片移植到A2上,移植后14天,皮肤片结痂脱落。这表明它们____       ____,因此,A2对B1皮肤片产生了________反应。这种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主要是由______  __(细胞)引起的。被生物细胞识别为异物的物质,称为________

(3)如果B2和Cl的皮肤片同时移植到曾移植过Bl皮肤片的A2上,移植后,B2皮肤片6天脱落,而Cl皮肤片14天脱落,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

答案:(1)同一品系/基因型;(2)品系不同(或基因型不同)/排异/T淋巴细胞/抗原;(3)因为A2已经受过B1皮肤片移植,体内已经产生对B品系的记忆T淋巴细胞,因此当B2皮肤片移植上去时,很快引起免疫应答,所以排异反应出现快。而C1皮肤片是第一次移植到A2,A2体内没有能够识别C品系的T淋巴细胞,所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引起免疫应答。

2007年考试大纲中又增加了运用比较、分析与综合、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方法,所以2007年高考在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方面必将走得更深更广,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加强训练。▲

科研之窗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科研之窗:

  • 下一个科研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