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科研之窗 >> 科研动态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高考诗歌鉴赏命题与教材的契合点
作者:佚名    科研之窗来源:不详    点击数:1266    更新时间:2006-11-13    
         【字体:

在进行诗歌鉴赏复习的时候,教材是最好的例子。下面仅仅以教材中的表现手法为例子,看看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与教材的联系。

我们可以先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做一个检索,把重要的表现手法做一个汇总:

以动写静、写乐景写豪情,运用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沁园春·长沙》;

对比手法的运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寄托和象征《死水》;

舍其形而传其神《老马》;

象征的新颖《祖国啊,我亲爱的的祖国》;

深刻的哲理《山民》;

反讽和渲染作用《山民》;

回忆和对比《卫风》;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韵,反复呤唱《无衣》;

移情《离骚》;

铺陈排比的手法、起兴和尾声《孔雀东南飞》;

今昔对比的描写《越中览古》;

用写景寄予感慨《石头城》;

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登高》;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蜀相》;

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虚实相生,融情入景的写法《雨霖铃·寒蝉凄切》;

烘托和映衬《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诗歌的情致理趣《鹊桥仙》;清新的,细腻的风格《一剪梅·红酥手》;

词中用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扬州慢·淮左名都》

这时你再翻看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都能寻找出些许痕迹。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高考也是万变不离其宗,下面就2005年高考的一些诗歌鉴赏题为例子研究其命题特点,来探寻一下教材的原生点:

1、(全国卷一)

[试题命制点]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教材原发点]高中语文第三册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联又是怎么把动静结合在一起的呢?

[契合点]这两首诗歌都有静态的描写,也有动态的展示,在相互衬托中勾画一幅优美风景。王维的诗刘攽的诗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优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柳”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这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全国卷三)

[试题命制点]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

[教材原发点]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只能两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欣赏“自春色”和“空好音”。

[契合点]这两首诗歌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且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在杜甫的《蜀相》中,“映阶”对“隔叶”“碧草”对“黄鹂”,“自春色”对“空好音”;诗中的“自春色”和“空好音”显出了春景的荒凉感,更生出一种怀古伤今的冷落与凄凉。而李华的《春行即兴》中“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诗中“花自落”和“鸟空啼”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3、(重庆卷)

[试题命制点]“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教材原发点]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荷塘月色》中的“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还有静谧优美的荷塘与月色、热闹的欢快的《采莲赋》与《西洲曲》,这些和作者心中淡淡的哀愁是不是矛盾呢?

[契合点]两个文本都是衬托愁绪的无尽和沉重而无法排遣的。朱自清是用这些热闹和喜悦来衬托自己内心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而王昌龄的诗歌是运用对照的手法,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4、(天津卷)

[试题命制点]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教材原发点]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上阕的“看”字,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契合点]这些词语在诗歌中都起贯穿作用的,并且是诗歌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点,具有统领作用。毛泽东的词中的“看”和汪元量的诗中的“望”字都是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5、(福建卷)

[试题命制点]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教材原发点]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单元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试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句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契合点]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借丰富大胆的想象来展示情景氛围。只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是运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氛围,把天姥山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离尽致,把人引入神奇的梦幻境界。而《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的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科研之窗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科研之窗:

  • 下一个科研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