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互博国际 >> 德育教育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实施素质教育:贵在探索,重在实践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英才苑    点击数:882    更新时间:2009-3-8
         【字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确定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英明决策和方针政策。正是在这种日新月异的社会大背景和世界范围内教育教学改革风起云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变革传统教育、应试教育,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广泛共识和强烈呼声。要培养千千万万的创造型人才,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素质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组织到实施,都有一个完整、系统、明晰的认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同时,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以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新型人才。对广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讲,教育观念的转变才是根本的转变。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掌握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为了把素质教育切实落到实处,并使之开花结果,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下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新的教育观念:1、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看成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参与者和全面参与者,看成有巨大发展潜能并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要的教育观念转变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广大教师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进行因材实施。依据各级各类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年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使之各得其所,张扬个性,形成特色。教育的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教育培养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塑造知识的容器、培养“考试机器”。教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导航者。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崇高的道德感召力、完美的人格吸引力。当教师的心灵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田,使之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之时,我们教育的航船才能真正抵达成功的彼岸、驶入温馨的港湾。因此,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受到适当的教育和陶冶,使人人都能成为栋梁之材,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的观念之一。2、树立全新的师生观。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师生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本的观念,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团结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朋友关系。这不仅仅是教师教书育人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策略和根本要求。广大教师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塑造学生心灵与人品的双重任务,因此,更要树立这种新型师生观。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们成为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领路人。广大教师既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学法,更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才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3、确立全新的教学观。广大教师要从“为了教学而教学”转变为“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把“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并努力落实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为此,必须正视教师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坚持“教师本体论”的思想误区,切实解决把学生当成灌输对象和知识容器的问题;而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树立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师生平等交流、积极互动。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法仍然是重要方法,但这不等于灌输和“填鸭”。学生形式上大轰大嗡的小组活动,也未必是学生主体地位、主体作用的真正体现与发挥。衡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发挥程度的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实效,即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状况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程度。同时,广大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价值观和教学质量观的转变。要把教学过程和教学实际效果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要改变以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轻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弊端,而应把书本当成培养能力的载体,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自己“学会求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师角色的转变。做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角色的转变意义重大。教师的职业观,要从做”教书匠“式的教师,向承担“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转变。教师的价值观体现,要从拥有知识、传授知识,转向知识水平、道德情操与高尚人格的完善统一;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的责任观,要从为学生的升学负责,转变为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负责;要从为学生的学习、考试、升学作规划,转变为“为学生的一生作规划”。5、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观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课程教材的改革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符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统教材观以教材为中心,它是教师的教本,也是学生学习的读本。但是,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同时又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于是引起许多教师抱怨情绪和学生的厌学情绪。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又“照本宣科”、“以本为本”,呆板僵化。新教材观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来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在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一些乡土教材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就把“教材”变为学生的“学材”,学生主体地位的才得以确立,传统的“学会”转变为“会学”。这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也是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前提条件。教师把教学重点从应试教育的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教学生“学”这方面来。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做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它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热心支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
        教育科研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教育科研:

  • 下一个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