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互博国际 >> 教研课题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课堂教学:解读微观的世界
作者:周勇 赵宪…    教育科研来源:中国教研网    点击数:2655    更新时间:2009-1-11
         【字体: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作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要把为学生终身发展而高度负责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始终。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当课程方案确定后,教学改革自然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为此,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事情。

   
在宏观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改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是具体而微观的,是一个微观的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改革的关键点还是在过程、环节和细节上。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成分,处在一定联系之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即系统;组成系统的各个单元、部分、因子,即要素。教学系统是由教学要素按其内部联系、以一定结构组合而成的具有教学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构成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在构成教学系统的要素中,各个要素的基本功能表现为:教学信息是教学内容及 相关要求的反映;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学习的工具;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师,也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学结构设计不是将这些要素简单和孤立地叠加,而是要对每一要素进行功能分配,规划由哪个要素实施哪些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对各要素之间彼此配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构功能进行整体设计。因此,它应当是依照一定教学思想和教与学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体化设计过程。在不同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的指导下,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过程,其结构形式是不同的。如: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是教学的主要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是教学的主要模式,反映出教育民主化的趋势。这说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必然导致教学结构的深刻变革,从而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因此,教学结构设计的根本任务就是建构一种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多种媒体的功能优势得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得以完整和准确把握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 式,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1.
确立新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性、接受性为主要特征,学生的主体性丧失,从而使学习异化为一种外在于学生的控制力量,并导致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不 能得到充分发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元的,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场合也会有不同的学习形式。传统的学习方式需要改变,但在转变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优秀的传统方式进行继承和借鉴。学习方式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但也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最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也要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受影响于教师,所以我们主要从学习方式的转变角度来论述。虽说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需要有着明显、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从核心理念出发,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应该是学习方式转变的最为关键性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在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学习方式的基本内容和形态。

   (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会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自主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其次,自主学习也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上。即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自主学习与他人支配的学习是对立的,它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由他人支配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

    (2)
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学生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余文森认为,探究学习也称为发现学习,其本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问题性。问题是发现性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发现性学习的归宿。发现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间题意识,是进行发现性学习的关键。第二是过程性。相对而言,接受性学习重结论,发现性学习重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发现性学习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第三是开放性。接受性学习是一种封闭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习目标单一化、学习过程程序化、学习评价标准化;发现性学习则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发现性学习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注重认知,也注重情感体验,其目标具有开放性;发现性学习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过程具有开放性;发现性学习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而且鼓励学生独辟溪径,其评价具有开放性巩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倡导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迸行的合作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或全校交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积极的意义。首先,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合作与交流,这必然促使学生改变独断专行的做法,培养合作意识并提高合作技能。其次,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学生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样,即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彼此的观点。最后,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不断反省。学生通过外部的表述与交流会促进主体的自我意识与反省。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协作,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种观念的优越性与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对不同观念做出比较。

   2.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的结果。首先,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其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
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引导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引导和影响,首先表现在教师要改变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学生的认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积极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上,而不以权威自居。其次,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许多教师认为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观使得教学信息从教师单向传递给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传递信息与接受信息的关系。这样就把教师的教视为主动的活动,而把学生的学视为被动的活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及动态生成,导致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性在机械的"传递一接受"中隐退。最后,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传统教学中,人们的习惯认识是,教学一定是教师面对学生讲解某种知识技能,然后学生进行掌握与操练从而达到记忆与运用。事实上,教学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必然发生于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中,它首先是教师和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传统教学过于强调学校与教室中的"教学"行为,而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发生的教育意义的建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长于对知识技能的讲解和演示,而短于对学生的引导和疏通。对于真正的教育,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人自己的经验世界。传统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对既定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积极探索新的学习形式

   
在当前国内外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一些新的学习活动不断涌现。这些学习活动采用的是一些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都致力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供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与发现。新的学习活动和方式是由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内容决定的,许多国家在课程改革进程中,通过课程内容的改变也在改变着课程的呈现形式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或学习活动有很多,下面举几个例子来简要说明。

   
法国的"做中学"活动

    "
做中学"活动是法国幼儿园、小学动手劳动的实验课,最初是法国加强科学知识教育的一项活动,后来由于其积极的效果而不断拓展开来。该活动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某种科学现象进行发问、讨论,引导学生锻炼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去发现并表述莫实的世界。"做中学"活动的原则主要如下:一是让儿童观察生活中的某一个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二是在整个活动中间让孩子及时表达自己对现象的观察、提出的假设、得出的结论,并与同伴进行讨论。三是在一个主题下,教师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把活动分为着千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这些活动是教师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四是整体安排整个"做中学"活动方案,使每项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五是儿童每人准备一个实验记录木,并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记录活动的整个过程。六是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逐步掌握 科学知识和操作技术,同时学会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行表达。

    
美国的"动手做"方案

     "
动手做"方案目的在于让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该方案有如下几 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方案强调动手实践,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第二, 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第三,不仅强调对知识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 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第四,提倡合作交流。方案 强调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与同伴进行交流,向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与 其他同学及不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以检验其观点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 效性。第五,方案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每一个主题都应使学生有足够的时 间进行探索和交流。

    我国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是我国教育界面对新世纪社会发展的课程改草的要求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这项举措也是追随世界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扩 实施指南(试行)》对研究性学习是这样界定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问题作为研究项目,然后创造条件、观察研究、实践体验,最后要对研究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可见,研究性学习具有鲜明的问题性与实践性,它采用类似于正规的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让学生自主地对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等进行研究,从而体验生活、认识世界、发现新知。研究性学习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因此,研究性学习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转变学习方式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人和推进,还会有更多更新和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出现。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同学生一起探究和寻找,争取找到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符合教学要求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3.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

    (1)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促进教师成长。三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 ""来评价教师的""。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

    (2)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与统一。基础性目标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教学。发展性目标包括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情感为重点的良好社会素质。课堂教学目标就是把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情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机统一。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主要解决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三方面的问题。由此推出课堂教学策略的三个体系:一是激励性教学策略体系;二是自主性教学策略体系;三是探究性教学策略体系。

   
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情绪状态、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和谐统一。"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二是指学生是不是会学,有没有学会,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论教"主要是从课堂教学的四大状态 (情绪、交往、思维、目标达成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从下面三个角度进行判断。一是看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二是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三是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
   
新的课程评价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本着为师生共同发展服务的原则,既要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情况,又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科研录入:杨丽娜    责任编辑:杨丽娜 
  • 上一个教育科研:

  • 下一个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