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互博国际 >> 课程改革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用新课标理念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英才苑    点击数:1202    更新时间:2008-5-26
         【字体:
动机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研究课题,其科学研究开始于1930年左右。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动机是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而“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1]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学生将自己已形成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2]学习动机是由多个动力因素组成的系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个体身上,占主导性地位的动机也不同。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内部动机的产生和维持。英语是我国的第二语言,由于其在国际上的通用性,时代的发展向我们新世纪的人才提出了学习英语的必要性。而相对于中文而言,学生开口说英语或者用英语交流的机会都少得多。更多的情况下,学生是在教师创设的一个虚拟的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而语言的掌握需要在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下才能更快更好地进行,这就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挑战。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学都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水平上,学生学习英语纯粹是因为升学的需要,他们的笔试能力很高,但是听力和口语能力就很低,以至于无法跟外国人用英语进行交流。英语成为了课堂上的“虚伪的”教学语言,学生出了教室门还是用中文交流,早把英语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有的学校用中文教英语。语言环境的缺乏和教育体制的缺陷造成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动机低下甚至缺失,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语言便成为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英语课程标准》的文本设计上进行分析,探讨其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便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先介绍《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包括四部分内容以及附录:第一部分:前言(包括课程性质 、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附录:1.语音项目表;2. 语法项目表;3. 功能意念项目表;4.话题项目表;5. 技能教学参考表;6. 课堂教学用语;7.词汇表。由于这本《英语课程标准》包含了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阶段的所有课程标准内容,其中“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两部分的目标描述中分为九个等级进行描述,其他部分都是将小学、初中、高中的英语课程标准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而本文的分析角度是以整个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特点作为学习动机的分析框架,所以没有详细区分小学、初中或高中,但是在关于目标描述的引用是引用第三到第五级水平(相当于初中一至三年级水平)的目标描述。以下从《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六个整体特点来分析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第一,英语课程目标的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标准》中,以下四个表述体现了这个特点:1、在《标准》的前言部分,开篇明确指出:“……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过程。”2、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的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3、在“基本理念”中,《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4、在“课程目标”中,《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成就感和自信心等都被关注和强调了。它们不仅仅体现了英语课程的性质,还是一种理念、一种目标。这是要落实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的,必然要求教学实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兴趣是活动的一种动力,它是鼓舞人从事活动的重要力量。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大脑积极思维,促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因素高效率活动,也会相应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英语作为我国的第二语言,学生对它比较陌生,而且英语对于学生的实用性和意义不像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母语——中文那样显而易见,英语对学生而言就纯粹是由一个个字母符号组成的,他们看不到符号背后代表的意义和文化。所以学生会觉得学习英语很吃力和枯燥无味,失去英语学习的热情。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少走弯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任何一门学科。而我们知道,语言的学习不是单靠死记硬背就可以获得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和训练过程。但是英语的学习也要讲究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可以通过编英语歌谣来帮助记忆26个字母,利用联想来记住单词,利用母语帮助理解英语,利用图画理解主题等等,我想,最重要的策略是要勇于抓住一切讲英语的机会与他人交流。在《标准》中的“学习策略”部分,第五级的“交际策略”就明确提出“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的目标。没有交流,没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和锻炼是不能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另外,了解英语的有关文化背景和交际习俗对于学习英语也是有用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需要老师的不断鼓励和表扬。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外部动机显得尤其重要。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的成就对于维持学习动机有异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标准》提出的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学习策略等措施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具有有效性的。在《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等,每一个建议下面都提出了“教师应该做到”的要求。例如:“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等。可以看到,《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针对前言中提出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可操作性建议,对于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了指导。在章志光[3]主编的《心理学》中,作者介绍了几种有效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措施: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积极思维;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教师对学生表扬与批评的教育作用。这些措施与《标准》中提出的教学建议是相吻合的,也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举行各种教学活动,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由于社会上对于“素质教育”的吹捧甚至是扭曲之后,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方面还需要加强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澄清和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才能将“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这个宗旨真正落实和实现。所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个措施在可行性上还需要通过实践的努力才能得到保证。第二、以能力为目标的分级课程体系,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将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至高中英语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九个级别。级别的设定既与年级有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等同于各个年级。一级为小学3、4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二级为小学5、6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三、四、五级为初中阶段的教学参考目标;六、七、八级为高中阶段的教学参考目标;九级为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校和其他学校外语特长学生的教学参考目标。《标准》规定,二级、五级和八级分别为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皮亚杰认为,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功能,语言源于智力并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4]所以,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过程,并且随着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皮亚杰将个人的认知发展过程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四个阶段,并且指出这些阶段的三个特点:“第一,阶段出现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既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第二,每一阶段都其独特的认知图式,这些相对稳定的图式决定了个体行为的一般特征。第三,认知图式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建构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向我们展示了人的成长过程有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有来自生理的,也有来自心理的,从低到高依次排列。满足了低层次水平的需要就可以促进高层次水平需要的实现。《标准》的分级式设计思路体现了这两种理论的思想。它考虑到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还有学生本身的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考虑到不同级别之间的衔接和超越。这种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要。而学生的需要是学生动机的控制者,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发展潜力都是有效的。而在《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两个部分中,在对每一级别的目标描述中都体现了这种分级施的设计思路,从而保证了在目标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可行性。例如,三级的“目标总体描述”中说到:“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四级的目标是“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五级的目标是“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三个级别是初中阶段的教学参考目标。它们的总体目标描述就很明显地体现了初一到初三三个年级的目标水平不断上升的过程。另外,《标准》还指出,考虑到我国各地区教育的条件和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的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分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或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这样对于中小学各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提供了指导,也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和条件。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标准》也指出,“在满足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应尽可能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学习和使用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英语教材的编写要依据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教材应尽可能选择真实、地道和典型的语言素材。”(科学性原则)“教材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还要尽可能通过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趣味性原则)“教材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允许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灵活性和开放性原则)《标准》的“教材使用建议”部分提出了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调整教学顺序”,“调整教学方法”和“总结教材使用情况”。从以上摘录我们可以看到,《标准》前面的分级式设计思路与后面的“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两部分是前后相呼应的。这些建议尤其是“教材使用建议”部分中提出的几个要点都是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采取的措施,可见其可行性。而现在许多学校都要编制“校本课程”相应的校本教材,所以《标准》中所说的编写原则是很好的指导原则,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这些建议都是来源于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区的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这种分级式的课程标准体系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的检验。第三、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标准》中的目标描述都是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内容标准”的各项目标描述中,全部采用“能……”的语句来描述,而且这些“能……”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话题,例如故事、学校或家庭生活,还通过歌谣、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来实现的。采用这种描述方式考虑到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样必然要求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启发学生学以致用。另外,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有利于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前面已经说到,如果学生认识不到学习英语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并且总是以一种枯燥的形式进行学习的话,学生很容易就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而通过结合日常生活,创设情境就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使学生更愿意学习英语。《标准》中的“教学建议”也相应提出了“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的要求,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学生对于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是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还要了解其文化,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才能更好促进英语的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就认为人的学习不是外加的,而是自发的;学生本身就有一种自发的成长潜力,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任学生自行学习。[6]这对于英语学习也是有启发性的。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鼓舞和帮助下,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长期以来注重“笔头功夫”,对于“开口说英语”的能力还是有所忽视。没有一个融洽、民主、互助的环境来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失去开口讲英语的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不愿意学英语甚至厌恶英语。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从外部施加表扬、鼓励等外部动机,让学生认识到成功地习得英语可能性,激励学生大胆地用英语自我表达和交流,帮助学生获得讲英语的自信,慢慢产生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第四、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提出要“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相应地,在“教学建议”部分就提出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任务型”教学方式对于实现学生“能做……”的保证。因为《标准》对这种教学方式提出了几点要求: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6、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显而易见,这些要求都是对“任务型”教学方式的指导,使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是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保证。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学实践工作者并没有对“任务型”教学方式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以为只是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就可以算是任务型教学。在《标准》的“教学案例”中,其中介绍了一个适用于3~4级(相当于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水平)的学生的教学案例。这个案例就是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完成有关如何度过业余时间的文章,运用所学语言开展相关话题的讨论。根据《标准》的“语言技能”部分提出的目标要求,3、4级的学生应该能够用简短的英语进行交际甚至是可以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几个回合的交谈的水平,所以这个“任务”中要求学生采用英语对其他同学进行调查采访是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的。另外,“如何度过业余时间”这个话题对于学生而言也是熟悉的。学生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就经常进行各种活动,所以这个话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个任务调查的对象是本班的同学,具有可操作性。而学生是被要求要运用英语来提问和回答的,其英语运用能力得到锻炼。最后,学生要完成这个有明确目的的任务要进行分工合作,共同达成目标。学生调查之后还要对数据进行统计,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知识。所有这些特点都显示了“任务型”教学方式并不仅仅是我们简单理解的随便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只要有几个学生在讨论和合作就可以了。它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需要花费教师的精力、时间,还要考验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所以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可行性还需要我们的教学工作者继续深入学习,正确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第五、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尾注,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相应地,在第五级(相当于初中三年级)的目标总体描述中提出“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在第五级的“学习策略”目标描述中提出“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英语中的进步与不足。”这些目标要求是针对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提出的。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如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自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自我评价不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它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内容、方式和策略。由于自我评价指向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致力于整体性评价,给学生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真实地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英语的学习中,学生的自我评价经常是消极的。学生害怕说英语,因为身边缺乏鼓励自己的人,一旦说错便会引来嘲笑。因此,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自己很笨,没有学习英语的天赋”。这种负面的自我评价会抑制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动机。所以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需要教师、学生、集体甚至社会的共同支持。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实施自我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订一张每节课的“自我评价表”,和学生一起决定表格中的内容,如“上课前我是否认真预习?” “上课过程中我是否遇到某个不懂的单词?”“上课过程中我是否听懂老师的指令?”“与同学的对话中,我是否大胆地说出英语句子?”“我的发音是否正确?”等等。每节课的最后一两分钟就可以用来给学生填表,然后回收。教师通过这张表格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对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到学生上课过程中的好的表现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应该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帮助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改正。其次,我们也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例如“成长记录袋”形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如编写的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朗诵的照片、获奖的英语作文等放进成长记录袋中,这样学生就可以看到自己学习英语过程中进步的足迹,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学好英语的。最后,我们不能因为重视形成性评价而忽略甚至抛弃终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不一定是以考试分数为标准。我们也可以通过问卷方式来调查学生在一学期的英语学习中取得的进步,遇到的困难,以及对下学期的自我期望等等。从期末的英语考试成绩中,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分数中看到学生的语言掌握水平,帮助学生找到自己薄弱的环节,例如是听力错得比较多,还是阅读理解比较差,还是作为不会写等,然后指导学生要多听英语广播、多看英语电视节目、多阅读英语书刊、多动手写英语作文甚至是英语日记等。这样的终结性考试就不是为了分数而考试,而是为了检查一学期以来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怎样用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评价学生,使评价真正成为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而这里所举例的措施在现实中都是能够实施的,具有可操作性。在《标准》的“评价建议”部分,专门针对评价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总的思想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可见,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的教学,学校的管理都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上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双层评价方式,明确考试只是评价的一个方面和一种形式,尤其是形成性评价的提出,它很有助于纠正教学中一切为了考试,以考代教,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的偏差。不要将英语考试当成是检查学生掌握了多少字母符号的工具,而要让它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运用英语这门语言的催化剂。评价的内容还要包括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和态度等,要让评价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激励工具。第六、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学习策略”的目标描述中,五级(初中三年级的目标)水平的“资源策略”提出“注意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使用简单工具书查找信息;注意生活中和媒体上所使用的英语;能初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也相应提出要求“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等。” 可以看出,整个《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英语课程来说,创设语言环境,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是否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其他学科也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语文中经常要创设意境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化学实验也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在真实的实验条件下做实验。但是对于英语而言,如何通过变化教学工具,增加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创造一个近乎真实的语言环境,组织多种多样的英语学习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墙报、英语朗诵、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话剧、英语班会、故事会、组织学生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语节目、原声电影等,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更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无声的英语教学”是不能学好英语的。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英语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效的。但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一些贫困山区的学生连购买教科书的能力都没有,更不用说采用不同形式的课程资源。所以通过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受到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学校教育资源、家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其可行性要随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结 语《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求从教学的目标、观念、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所以,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摈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在英语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育科研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教育科研:

  • 下一个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