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互博国际 >> 课程改革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逐个破解新课改革教学中的困境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英才苑    点击数:1119    更新时间:2008-5-7
         【字体:
在评价今日的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为期8天7夜的访华的意义时,人们使用了“思路决定出路”这句话。我感觉这句话也可以使用到如今的地理课堂教学中。现代教学方式的选择充满着矛盾,保守与创新是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说是两种教学思路在教学中的表现,教师往往在这两种教学方式中的频繁穿梭,左冲右突。而最让教师感到尴尬的是,面对重重问题,也许有的时候你很难做出选择。    困境一:时间稀缺,上课与常规工作相冲突。    教师除了一周十几节课的教学工作外,还承担着繁重的教育任务。特别是广丰中学地处城郊结合部,生源较差,再雪上加霜地有一个搜罗了无锡市各中学“精英”的职预年级。因此教师心力交瘁,很少有时间平心静气地研究新教材。往往靠着吃老本,铃声一响,匆匆忙忙拿起书就去上课,有时真的感觉自己有点不务正业。由于学生生源差,现代新课改教学中强调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就要求学生课前做好收集资料的任务,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言、讨论,课后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制作地理小报、写地理小论文,这样虽然“振臂一呼,应者寥寥”,但最起码能调动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再与奖励考评相结合,通过这些措施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    脱困策略:零敲碎打,诗之以恒。    如果真的想耕好自己的一亩二分地,那肯定只好堤内损失堤外补。一是充分地利用茶余饭后,课间小憩的时间到互联网上搜集有关的知识素材。有时可能会灵光一闪,对某节课会有新的构思,新的设计,二是利用晚上在忙完家务后,专门辟出“每日假期”,这一段是自己发展志趣和为我所用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做一回自己的主人,这样它可以使你平凡的每一天过得有滋有味。    困境二:对外开课秀,新课改的异化    现在各类中学为迎合时代的潮流,都争当课改急先锋,都面向片、市、大市开课,这时候教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都使出看家的本领,为准备一节课,耗时短则半月,长则一个或几个月的准备。这个时候课堂教学表面看上去学生很轻松,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实际上教师和学生肩负的责任都很大。但平常的家常课可能这样的费尽心机地去做准备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脱困策略:找回学习的热情。    人类的某些天性使我们憎恨新观念所带来的震撼,因循守旧对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对身处新课改潮流中我们来说,我们没有理由封闭自己的思想,而不去接受新的观念。开课、听课的教师都很清楚公开课是一节表演课,平常课不可能这样准备,但大家在听课的过程中获得了新课程授课的思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大家都从中获益匪浅或有所收获。我们的思想只有不断追寻新课改的新理念,思想才不会萎缩,迟钝,落伍。    困境三:新教材象面包?    新教材如同新出炉的面包,刚刚使用地理新教材时,人们被色彩鲜艳,装祯精美的课本所吸引,那如何才能长久保鲜呢?教师就要尽可能认真研读有关新课改的各类书籍、认真倾听新课改的公开课、认真组织新课程的每一堂课,但时至今日,三年一晃而过,当初的小组讨论法,学生主持的某一堂课,已让人可以为常,已让人感觉不到新意,更谈不上创意了。所以在怎样才能上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课,这对于老师是一个难题。    脱困策略:加重砝码,提高自己。    这就像见勃定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青菜由5毛钱涨至2元钱。你肯定会感到非常吃惊,想像着物价飞涨会给你带来的沉重压力。但同样虾的价格由21元涨至25元,那这种变化可能在你的心头波澜不惊,你甚至忽视这个涨价。现在要上对外公开课,想让听课的教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那你必须要深刻领会教材,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特的设计思路,要体现可持续发展、体现探究式学习新理念。    困境四:重形式,轻培养健康心理    理论基础对于教师的想象力来说是,从来就不是束缚,而是翅膀。翅膀,本不必斑斓色彩,美丽的应该是天空和梦想,而不是羽翼。现在有些公开课,花样翻新、花样百出,初听,挺有新意。但有些课,一节课下来,感觉学生们像木偶,被教师所操纵。而学生自己却没有翅膀,或有翅膀,也没有想飞的愿望和天地。    脱困策略:让学生的心灵飞翔    美国教育家威廉·菲尔说过:真正的快乐,不依附于外在的事物。池塘是由内向外满溢的,你的快乐也是由内在的思想和情感泉涌而生的。    如果你希望获得永恒的快乐,你必须培养你的思想,以永恒的思想和快乐装满你的心。因此,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应改成教师要做一条有源头的河流,常流常新。要引导学生追根朔源的愿望,知道自己喝的这杯水是来自何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勇气。
        教育科研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龚新文 
  • 上一个教育科研:

  • 下一个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