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互博国际 >> 课程改革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以积极态度推进新课程实验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英才苑    点击数:1031    更新时间:2008-5-7
         【字体:
从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几个模块的名称来看,除了基本的《必修1》《必修2》以外,还有《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单从模块名称上就能引起我的兴趣,我想肯定更受学生的欢迎。再翻开《必修1》,当我看到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时,专题名称又引起了我的兴趣。在这个专题里,把从海水里提炼出来的物质放在一块学习,这里,既有卤素中的氯、溴、碘,也有活泼的金属钠和镁,把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的具体知识放在同一专题里,这在以往可从没有出现过,不过倒也觉得合情合理,也更贴近生活,想来这就是新课程的特色体现吧。      不过在授课过程中,我也碰到了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来自于新旧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的不同处理。例如《必修1》中在氯气的工业制法的教学中,出现了电解池,单从实验现象来记忆方程式显然过于死板,但倘要从原理上分析,学生所学知识又不够,这真让我为难;困难还来自于没有合适的配套练习,虽然有很多打着与新教材配套的旗号,但显然它的练习仍沿用原有体系,与现行教材存在着明显脱节;困难还来自于课时不足,由于初中阶段采用等级制,很多知识实际上学生并未掌握,因此我们在授课的时候不得不放慢进度,另外我们还要针对初高中教材中的脱节进行些适当的补充。我想很多老师可能也和我一样,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有些不适。虽然碰到了一些困难,但我想,新生事物在刚出现时一定无法十全十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全力配合新课程实验,使新课程实验通过我们得以贯彻实施。      因此,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来接受新课程实验思想,推进新课程实验。      那么怎样才叫做积极的态度呢?首先还是要认真备课。大家都知道,备课的含义很广,可以是备一节课,也可以备一个单元,备一本书,甚至是备整套教材。因为教材是新的,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调整,把很多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散在不同的年级里进行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对整套教材有大致了解。例如,《必修1》专题一的第一单元提到了化学反应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后来,才在专题二第一单元加深这一知识,这时再来学习氧化剂和还原剂,而要等到专题四,才在资料卡里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这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的学习就与以往的大不相同,如果只是备一节课,就很有可能出现前后知识点间缺乏统筹观念,有的知识点提前上,因为课时不够只能草草处理,等到后面安排了课时真正要学时,学生却以为是学过的知识又不能认真对待,这样的效果肯定不会好,这种场面显然我们是不愿意见到的。所以我们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一定要认真学习新教材,领会新教材的意图,了解新教材对各个知识体系的处理,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要落实新课程实验精神,还要领会新课程实验意图,新课程实验极力倡导进行探究性学习,也就是要屏弃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填鸭式教学教出的学生成绩高,但实际水平不高,因为一贯的教学模式已经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我们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们要把探索的精神还给学生,不要扼杀他们的奇思妙想,而是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逐步引导他们借助各种方法:上网查询知识,做实验进行 验证,打开相应书本查阅……来进行自主学习,以判断其 奇思妙想 的合理性,以及其实验验证的可能性;我们还得严格要求自己:采用灵活多样教学形式,借助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着教改这股春风更加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尽量为他们创造科学探索的条件,尽力为社会多培养会动手、会思考、能创新的人才。      落实新课程实验精神,还要求我们紧跟形势,关注比我们更早步入新课程实验的省份。2007 年已有四个省区(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的首届新课程实验高中毕业生参加了高考,我们要认真地研究他们的高考卷,分析试卷的组成结构,与原来高考卷的差异,并认真分析其高考卷和它们所用的教材之间的关系,新课程的实验精神是如何体现在其试卷里的,新课程实验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又是如何与考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还要留意考后社会各界对试卷的评价,这样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所侧重,才能把平时的教学和检验教学的高考更密切地拉上联系,也才能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既然新生事物在刚出现的时候无法十全十美,那么我们不应过于苛求。作为一线工作者的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既是实施者,应该也要起到新教材的完善者的作用吧。经过了一届老师的教学实践后,今年的《必修一》中明显有了一些改动的地方,如专题一中的涉及粗盐的提纯,去年非常复杂,既要除氯化钙又要除氯化镁,试剂呢还得加过量再除,知识点又偏偏出现在学生刚入学不久就学习,真不知晕倒了多少学生。编者显然接受了一线老师的建议,今年这一知识就简单了许多,只剩下除氯化镁这种杂质,学生在学习时都能很快接受。另外像在专题三中,原本有的铁的电化腐蚀的知识也去掉了,这都说明一个新生事物在大家的共同关心下在不断地完善。因此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把我们在教学中的感受,对教材在某些知识点处理上的看法,以及我们的建议大胆地提出,多和同行们进行充分交流,集思广益,让新教材在体系上更加成熟,在细节上更加完美。 
        教育科研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龚新文 
  • 上一个教育科研:

  • 下一个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