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互博国际 >> 德育教育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用心灵拥抱教育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不详    点击数:1159    更新时间:2007-4-10
         【字体:
曾在《海峡都市报》上读过一篇题为《不要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敌意》的文章,身为一名教师的我,很有感触。       文中提到,家长管教过于严厉,孩子逆反行凶将家长杀死,类似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其实,在学生与老师之间,未尝不也时有悲剧上演。       究其原因,方方面面,但这里,我只想把目光锁定在我们的老师身上,谈谈在“减负”的摇旗呐喊声中,在课改的春风吹拂下,我们的老师如何走近学生,走进学生,不但不让学生对自己怀有敌意,而且要努力成为学生的真正知心人,用心灵去拥抱我们的教育。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蜜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妖艳。古住今来,多少人饱含深情地歌颂教师,把教师比作辛勤耕耘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比作结茧吐丝、无私奉献的春蚕,耗尽自我、照亮他人的红烛;比作铺路石,比作人梯……      可是,在这么一支伟大的队伍里,却存在着一些丑陋的东西。      有人曾对教师这一群体做过心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近千万的教师中,有50%以上存在心理方面的障碍。     有案例:在四川某市某小学,有一青年女教师为了惩罚一调皮捣蛋的男生而让他吞咽粪便;又有:湖南某  一中学,一男教师也为了惩罚一平时爱跟老师唱反调的女生而让全班同学对其大吐痰,并强令其咽下……     诸如此类,在全国各地均偶有发生。      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理天平倾斜了。      说明白点,就是“心态”的问题。心态平了,道路也就自然直了。      那么,如何才能摆正心态呢?我以为——      首先,走出心造的监狱,为自己减刑。      余秋雨先生在《为自己减刑》一文中,谈到他的一个朋友因为某些原因进了监狱,在几年的监狱里,这位朋友致力于外语的学习,以此打发那漫长的没有自由,没有阳光的日子,出狱那一天,他兴高采烈地带出了一部万字的译稿,并准备出版一事。      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也写了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时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的故事。       这两个故事,一实一虚,不正告诉了我们一个很朴素的哲理吗?      ——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      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 行人,眉眼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在这些人群中,我们不难看到相当比例的教师的影子。      有句话叫“爱一行,干一行”,若能如此,当然皆大欢喜。但生活本身存在着许多的无奈。正如人的出生、出身,它不因我们的意志而改变,也不容许我们去选择。      也许当初你并不想成为一名教师,甚至厌恶这一行业。你后悔、你痛苦,你甚至憎恨他人或自己,如此一来,你将自己囚禁在心造的监狱里。在这心造的监狱里,阳光照不到你的世界,生活似乎没了明天,没了希望。就这样,你身心疲惫,度日如年。      与其这样折磨人生,不如换一种心态去面对人生——“干一行,爱一行”。      更何况,“教师”这一职业是伟大而神圣的。        因为在人类历史的沧桑流变中,她承担着教化万民、培育万代,推动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向前发展的责任。      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有许多值得我们膜拜的“导师”。远的有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美国的杜威、德国的柏拉图、前苏联的巴霍晶、巴班斯基,近的有孔孟师徒,“弃医从文”的鲁迅、陶行知,再近的如于漪、钱梦龙、卫书生等。      再现实点,教师的工资、地位近些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些,还不足以让你去爱它吗?让我们,尤其是身为教师的同仁们,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因为,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呢?      其次,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当教师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       的确,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的劳动者。只有拥有了“爱”,付出了“爱”,我们才能创造出有“爱”的人生。       我们的学生是在不断成长和变化之中的,而保持对他们的了解,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爱心。特别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以后,他们表面看似平静,内心却有着湍流不息的激情,正需要亲人、老师、朋友的理解尊重和帮助。而老师的理解尊重和帮助是最必需、最宝贵和最有效的。没有理解,就会产生误解;误解多了,仇恨就会随之而来,悲剧也就上演了。      所以,走近学生,走进学生,不但不让学生对自己怀有敌意,而且要努力成为学生的真正知心人,这是孩子的心声,这是家长的心声,这是社会的心声,这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拥有“关爱孩子”这份心情的老师,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去解决、去成长的日子是精彩的。我坚信,皮革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真诚的爱心感动我们的孩子,成为他们的真正知心人。      再者,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都说教育是门艺术,但我们很多老师非但感觉不到创造的热情和教育艺术的享受,反而是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褪去了激情。这种职业倦怠感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工作质量,最为严重的是它还影响着一个个学生的成长。       所以,远离职业倦怠,重拾教育激情是当前我们老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平凡好比一张白纸,出名的画家画它几笔,便可成为一幅杰作;单调犹如一块石头,但到了雕塑家手里,则可以成为一尊不朽的雕像。       那么,身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成为杰出的画家和成功的雕塑家呢?       我以为,除了正视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职业,呵护自己的学生外,还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曾在网上读过这么一篇题为《教师只有“半桶水”,能使学生得到“一桶水”吗?》的文章,很为作者那种一针见血,言人所不敢言的锐气折服。       是的,只有“半桶水”的老师很难教出“一桶水”的学生来。       在这样一个知识更新的时代,我们老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除此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比如学会给学生“精神糖果”。       我国老一代革命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四块糖果”的动人故事,早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当时陶老担任育才小学的校长,有一天,他发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同学,他立即阻止了这个学生,并叫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行知先生到办公室,看见这个学生在办公室门口等他,陶行知先生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这个学生怀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打人时,你马上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接着陶行知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这个学生手里,又说:“我刚才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侮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敢于同不良行为做斗争的勇气!”这个学生感动地哭了,“校长,我错了,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我的同学呀!”陶老满意地笑了,他随机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他,高兴地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      这个故事让我们充分领略到教育的艺术,享受到教育的成功。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上,也要像陶老一样,善于发现学生优点,赏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会多给学生一些“精神糖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教师这一行也许注定永远发不了财,但我们拥有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教学也许注定永远成不了名,但我们拥有桃李满天下的芳菲……我们职业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我们可以按照我们的方式来塑造学生的心灵,也许这是教师职业的魅力之所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 财富延长不了我们的生命,但我们塑造的灵魂却可以使我们的生命不断延续下去。      神圣的事业赋予我们精彩的人生,我们的生命里永远充满的无限希望的七色阳光。让我们用心灵去拥抱我们的教育吧。
        教育科研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教育科研:

  • 下一个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