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互博国际 >> 课程改革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不详    点击数:3524    更新时间:2006-7-6
         【字体:

    老师们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品德与生活>这门新学科的有关问题。我手头没有《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只有一本《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课本暂时没有印出来,所以,我只能就我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和大家交流一下。                                                     

    为了老师们对我国现阶段思想品德的教育状况 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就从德育说起,主要讲六个问题。

    一、我国现阶段品德教育有什么不足先来看几个现象。

    镜头一∶公共汽车一靠站,马上冲上来一群放了学的小学生后面跟着几位拎着书包的老大妈,孩子们你争我抢,落座后叽叽喳喳地谈论开了,有的还津津有味地吃东西,而他们的奶奶和外婆呢?一手扶着扶手,一手扶着书包,摇摇晃晃的站着。

    镜头二:公共汽车上,一个少先队员小姑娘背着学沉甸甸的书包,随着汽车的摇晃,差点儿摔倒,幸亏一个老大妈扶住了她,并让她坐在自己的怀里,小女孩一声不吭,到站了,老大妈叮嘱她路上小心,她仍然一声不吭地下了车走了。
镜头三:广州暨南大学新生报到时,大包小包肩扛手提的是学生的家长,排队领表的是家长,新生宿舍里忙着擦洗门窗桌椅的还是家长。一位头发斑白的父亲从口袋里掏出儿子的一份份证件,向办事人员询问情况,然后提起一个大行李箱,弯着腰,在烈日炎炎下吃力地向另一个报到点走去……

    这些说明如今的孩子受到了太多的关爱,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来自各方面的照顾,不懂得关心别人,以至于在道德方面存在很多的缺陷。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些例子:

    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学生陈某,因与家里闹翻,家里不再经他钱,他就从校团委办公室偷窃53张信用卡及密码条,透支得款27900元;今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学生马晓明,因为4门功课不及格被学校劝退,因为觉得无法向家人交待,竟然打算杀死父母和奶奶后自杀,马的奶奶和父亲不幸被杀;数于前,北京一高校 学生马忠义,携带仿真枪、匕首、胶带等,潜入本校女生宿舍楼,将两名女生捆绑,用不干胶粘住他们的嘴,以杀人、引爆炸弹相威胁将两人控制,并索要钱财。
这些骇人听闻的事件,都发生在我们印象中高素质的在学生身上,他们走到了这一步,虽然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原因和家庭背景,但是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不得不问,我们的品德教育有没有不足?问题在哪里?

    经过反思,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品德教育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

    1、在内容上,存在成人化、简单化、学科化倾向,不条例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生活实际脱节。

    2、在方式方法上,未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未能把知识传授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存在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我国德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思品、思想政治都是把德育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东西进行灌输的,灌输的内容又都是高姿态的,对学生的道德评价最终落实在知道与不知道的标准上,而不是解决做与不做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传统教育知识传授为本的弊端日益暴露,能力和知识成了素质教育实践中被我们不断倡导的主角,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能力的培养便是教育的全部了,这样课堂形态的道德教育几乎形同虚设。

    道德教育并没有完成其育人的目的,真正做人的东西是必须要渗透的。

    另外,我伞兵德育主要还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姿态很高、口号很响,毫无亲和力,常常使学生产和逆反心理,甚至出现了“道德无用”的论调。

    二、如何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的内容,互博国际-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体讲就是:

    1、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确立由浅入深,由低不高的阶段性目标,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小学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联系实际进行热爱家乡、热爱集体以及社会生活常识教育。

    初中,加强国情、法制教育纪律品格修养教育。

    高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加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配合,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3、通过多种形式把德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将自己的理想与日常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在学校里当班干部和参与社会工作,经受锻炼。

    4、要重视引导和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种质量检验外活动和实践活动。

    5、要针对我国独生子女多的特点,引导家长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

    我国独生子女在道德方面有些什么特点呢?有一个调查情况可供参考:

    当代儿童突出的道德缺陷,产要是懒惰、懦弱、自私。具体表现为: 

    儿童中不注意节俭。学杂费、乱花钱、不爱护公私物品的现象严重,学杂费水电、学杂费粮食、浪费抄本铅笔等用具,用不完就换,不懂得珍惜。

    缺乏劳动和生活的良好习惯,动手能力差,对父母依赖性大,上海做过500名学生的一个调查,低年级不会洗脸的占27%,不会扫地的占30%,不会整理书包的占97%,不会洗碗的占57%,不会整理房间的占60%,高年级不会做饭的占63%,不会钉钮扣的占57%。

    诚实、勇敢、毅力、自主等心理品格的素质水平较低,依赖性强,独立、自主、自理能力差,情感脆弱,干事情爱磨蹭,不讲效率。吉林实验小学对505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说谎行为的占79.7%,缺乏毅力,做事不负责任的占90%,不敢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占91.5%。

    只顾自己,心中没有他人。在家里,愿意吃的吃个够,很少想到家人,自己喜欢的,家长一定得买到,买不到又哭又闹;在学校,不懂的帮助差的同学,甚至欺侮小同学;在社会上,很少想到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别人带来不便和不快,在公共场所乱扔果皮、糖纸、随地吐痰、上车抢座等等。

    总之,中小学的品德教育应当着眼于培养国民的基本素质,塑造合格的公民,为学生的终向肆展奠定基础。我认为江泽民总书记倡导的“以德治国”非常好,把德育同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联系了起来,从更高的层次阐明了德育的重要性。

    三、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好品德

    品德就是道德品质,品德是指社会的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指人侦探发社会规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 的稳定特点或倾向。品德包含有:道德认识(观念)、道德情感(内心体验)、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品德由个人的道德行为来说明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是永远受人尊敬和欢迎的。

    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诚实、守信、文明、礼貌、责任感、自信、自尊、自爱、关心、乐观、认真、公平、稳健、合作、友爱、独立、敬业、宽容、自理、坚强、勇敢、严谨、勤勉、正义、忠诚、善良、果断、理解、进取、仁慈、热情、耐心、灵活、坦率、谦逊、整洁、大方、宁静、俭约、节制、踏实、奉献、有爱心、热爱生活、不卑不亢等。

    不良的道德品质有:说谎、妒忌、粗暴、轻浮、虚荣、任性、固执、自私、骄傲、懒惰、怯懦、吝啬、冲动、浪费、残忍、傲慢、野蛮、欺骗、挑衅、娇生惯养、无理取闹、阿谀奉承等等。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克服不良的道德品质呢?我们现阶段应该主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良好品德呢?我想针对性地讲几个。

    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讲信用。

    诚实讲信用永远是做人的美德,而这美德在我们这个时代正逐渐弱化,很值得我们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编制了一个由555年描绘性格的诩组成的一览表,让100名学生指出他们所喜欢的品质,结果表明评价最高的是诚实正直。在美国,讲诚信被认为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一个人从一出生,他就会拥有一个“社会安全号码:,这个号码阍伴随他自己度过一生,上学、求职、就业、购车、购房、使用信用卡、存贷款、开办公司等等,都不得要使用这个号码,并且有专门的机构跟踪记录他的诚实信用程度。一个人如果在诚信方面发生了问题会在这个社会上寸步难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桃色新闻,并未影响民众对他的支持率,但被除数调查时作“伪证”,却被看成是很严重的问题,大失民心。在美国个人收入税却是由自己自觉地按时申报交纳,表现很好,而在我们国家很多人却没有这种意识,使得朱镕基总理都很无奈地对一些国企的老总们说:“你们挣上那么多的钱,也应该自觉地交纳个人所得税。”

    在美国行贿、受贿、送人情等不良行为是被否认和摒弃的。而在我国,行贿、受贿却被看成是平常事。不请客送礼就不经办事,行贿、受贿之风屡禁不止。
前一段,美国接二连三出现在的金融界伪帐丑闻。如安然和世通公司采取不规范、甚至是违法手段促使股票价格不断上升等,使得美国人不再相信美国公司。布什总统不得不破例到华尔街发表演说,力图说服美国人和外国投资者。美联社证交委在7月7日要求美国10000多家大企业再次确认所提出的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并修改了会计法。7月10日美参议院以79 :0表决通过了一项对于会计改革议案的修正案,公司藏族行为将作为重罪惩处,最重可判10年监禁,明确规定对私自销毁文件防碍调查的行为为违法,对揭发的人采取保护措施。
在我们国家,我们这个时代,诚信方面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个资料上说,中国目前主要存在有三大问题:腐败、诚信缺失和犯罪率上升。研究发现,根源在人文精神的缺失,这是中国许多问题的根源。
我国一些地方,在用人制度上不是量才而用,而是量财面用,只要送得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否则,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正因为如此,出现了许多跑官、买官司现象,正如老百姓编的顺口溜:生命在于运动,提升在于活动,不跑不送,全靠命运,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还有一引起地方,官方谎报数字,应付上级检查,一引起企业制假卖假,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形象。
一些地方考试泄题,漏题现象严重,考场作弊,特别是成人考试偷看现象屡禁不止,以至于有个日本人说起对中国的印象时说:“最不理解的是考场作弊”。在美国,考场作弊是犯法的,而且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今年5月9日,美国逮捕了58名托福考试中偷看者,据说都是外国留美学生,并提出指控,根据法律如果指挥成立,可能要坐5年牢,这对于我们来说不可理解,如果是我 国,取消了他以后的考试资格就可以了,何至于坐5年牢呢?但美国人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托福考试是为国家先拔人才,如果录取,几年后就会担任政府或企业的重要职务,如果考试作弊,就是不诚实,那么在诱惑面前就有可能失节,无法保证自身的廉洁,就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这样一想,美国人真是很厉害啊!正国为好此,在美国不论大人还是中小学生,都认为说谎是很可耻的。有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留学生有一次到美国朋友家作客,看见朋友上三年级的小孩子正吃略去用各种木板做汽车,做了好几次都失败了,看到孩子失望的表情,中国留学生说:“我帮你做好了,你明天交了老师就可以了。”但孩子却执意不肯,说那样全班同学会看不起他的。中国留学生说:“别人又看不见,怎么会知道呢?”孩子说:“说谎是可耻的。”最后还是孩子自己做好了小汽车。
而在我们国家,孩子的好多事情都是大人包办的,有的孩子甚至向家长要上钱交给老师,说是捡到的,为的是得到老师的表扬。
诚信缺失我认为还与我们的观念有关,有人认为“老实人吃不开”,“老实巴交”,“老实人是榆木疙瘩”等等。正因为如此,所以一些人们认为,做人就应该圆滑一引起、机灵一些。姑娘们找对象不愿意找老实人,“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更为严重的是广州等地许多男子都热衷于做亲子鉴定,怕抚养多少年不是自己的亲身子女,对自己的老婆也不过相信,这些现象很值得我们反思啊!
朱镕基总理是不轻易题词的,我知道的他给母校和《焦点访谈》题过词,但却破例给全国会计题了词,题词只有四个字:不做假帐。我个人认为,做为一个国家的总理,题的词是“不做假帐”,真值得我们深思啊!想起来真的是感慨万千啊!
在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为了让百姓相信政府,商殃徙木买信,想起来多么可悲啊!
不有一个故事,我想对大家会有一些启发,题目是《分苹果》:美国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的人士和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信谈的是同一件事分苹果。
有一个犯人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非常想要那个又红又大的,不料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一位白宫的著名人十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出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最红最大的好吃,谁都想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闪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于是,我们三个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道理。
我认为,做为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最重要的品德应该是诚实守信,要让学生明白“诚信是做人的第一要素。”诚实守信的人永远是受人尊敬的。

    四、美国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 

    美国在培养教育孩子的优良品质和个性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与经验。
    美国在历史上曾经将品德教育摆在了与知识教育等同的位置上,但在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公立学校取消了品德教育课。后果是出现了全国性的道德危机。直到90年代,品德教育课才被逐渐恢复。美国的品德教育走了30年的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重拾传统,把品德教育作为全美教育改革运动的一部分,并且把它上升为解决美国国民品德危机的最重要的办法。美国教育家认为:“仅有品德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德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

     只有物质生活的富裕是不够的。同时拥有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才是一个具有生机活力的社会,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领悟,因此,自发产生了一些致力于品德教育的民间组织。

    1938年,安娜·梅德洛克和约翰·格莱姆夫妇倡议开展“长颈鹿计划”活动,马上成为全美国最受欢迎的活动。该计划要做的是寻找“长颈鹿”——具有强烈同情心勇气的普通人,也就是“那些为了公共利益挺身而出的人们”。通过这项活动,吸引了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培养年轻一代的良好品德,促进了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密切结合。

    《通告》说:“你身边总会遇到有难处,需要别人帮助的人,‘长颈鹿’计划对你说:‘请挺身而出’。”许多学校根据这项活动的基本思想,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长颈鹿”计划活动。

    1、社区服务志愿者

    许多中小学校都把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成为学生毕业的必需条件之一。

    照顾老人、残疾人。定人、定点、定时间,为老人、残疾人和儿童提供生活服务和精神安慰。每天早晨给老人打电话问候起居;和病人交朋友,课余时间陪他们散步,为他们读报,购物,给他们演文艺节目;跟残疾儿童建立联系,每周都到这些孩子家提供智力服务等等。

     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义务为托儿所、幼儿园修整室外娱乐设施;到居民中募捐;为地震和飓风灾民提供帮助;圣诞节为穷苦人送去食品、衣物等。
    环保建议:回收废旧物品;清洁学校附近街道并种植花木草地;给社区公园的篱笆上漆;在校园建立野生生物保护区等。

    2、交朋友。由高年级和低年级的班挂钩交朋友,订出计划,“一起讨论问题,考察、郊游、爬山,采集标本,联欢等”;和幼儿园的孩子们交朋友,每周都去幼儿园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教唱歌等。

    3、善行树。一位教师在班里的布告栏画了一棵满是光秃树枝的树,旁边放满了他用绿色纸剪成的“树叶”。每当学生做了一件好事,他就在班里表扬,然后拿出一片“叶子”,写上学生的姓名,贴到树上。逐渐,长出繁茂树叶的大树变成了孩子们相互关心、帮助、共同进步的标志。

    民间品德教育组织一出现,立即引起了美国教育界,青年组织等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支持,有的甚至积极参与到其活动中来。1993年2月,一个全国性的品德联合会成立,帮助全国各地的公立学校开展品德教育,制订出了品德教育的10项基本原则。

    品德教育运动得到了克林顿总统的热情赞同,克林顿政府拨款支持制订并实施品德教育计划,先后举行了三次白宫会议讨论,在1997年1月的国情演说中,克林顿敦促所有学校都要进行品德教育,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公民意识。

    美国教育联合会推出了一项10年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实践出真知”的观念,培养学生乐于为社会服务的品德,该联合会帮助一万余所学校与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建立了联系。这些学校,在未来10年里将成为全国学校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样板。希望成千上万名学生通过对社会的无偿服务学到课本中学不到的东西。这些非营利组织包括:环保组织、老年人照顾中心、残疾人中心、流浪者之家、动物保护中心等等。该联合会说,这场教育革命涉及的内容包括品德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爱国教育等等,它是一场自上而下对未来的美国教育具有深远影响的群众运动。

    有10余个洲已明文规定:所有高中生必须从事一定时间量的志愿服务才能获得高中文凭。

     纽约一个年仅13岁的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成立了“五不委员会”,主要工作是帮助同龄人不吸毒、不吸烟、不酗酒、不赌博、以及不参加暴力活动。这个“五不委员会”成员积极为校报写稿,报道好人好事,进行民意测验。在公园和旅游景点组织捡垃圾活动,受到公众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由于美国全社会重视青少年的品德教育,犯罪率和不文明现象大大下降,青少年的社会公德水平明显提高。
再看一看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踏上美国的国土,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到处飘扬的美国国旗:飞机场、政府建筑物,酒店以及各种旅游、纪念场所,就连地处偏僻位置的小加油站也悬挂着星条旗。国旗作为主权的象征,充分得到了体现。学校教育学生们在看到本国国旗时注目两分钟,在听到国歌歌曲奏响时,把手按在心口,心中默唱国歌。

    在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为了纪念珍珠港事件。建立了“亚利山那”号纪念堂及游客中心。“亚利山那”号就是1941年12月7日被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时击沉的,舰上1177名官兵葬身海底。这一事件是美国战争史上的耻辱,美国并没有刻意去掩盖悲剧。在游客中心内,摆放着用多国文字写成的珍珠港事件宣传册,免费供游人取阅;中心内的小型放映厅,每天用多国语言播放“偷袭珍珠港”的历史记录片,免费供游人观看,让人们通过这些历史镜头记住侵略者的罪恶行径,追念丧生于珍珠港的将士。为悼念阵亡战士,美国海军特别在“亚利山那”号沉舰上折毁的旗杆上升起美国国旗。任何人在这种环境、这种氛围下无不感受到强烈的震动。

    美国是一个经济、科技、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它充分利用它的经济、科技和文化成果,向世人展示,以显示它超级大国的实力。在华盛世顿这个并不很大的城市,就拥有美国国立太空博物馆、人类历史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所有的博物馆全天候向游人免费开放。太空博物馆中展出了有关人类探索太空的详细资料及实物,包括最早的升空气球,最原始的飞机和现代新式的飞机、火箭、太空穿梭机、甚至包括1969年美国太空人首次登陆月球的“阿波罗”号登月舱,还有从月球带回的月球石等。很多实物可供游人参观、触摸。这些博物馆是美国进行国民教育和科学启蒙的场所,也是美国向世界炫耀其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实力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明,由此激发美国人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五、《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的有关问题:

    在小学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在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

    与过去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较,这两个《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一是以育人为本,重点是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一)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是:

    1、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二)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首先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三)课程结构框架

    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三条轴线是: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

    愉快、积极地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四)教学建议

    1、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的角色和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生活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智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活,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3、精心设计和指导教学活动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指导学生活动,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要关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参与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品德与生活课》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讨论、调查、参观访问、欣赏、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实践活动、讲故事、讲授等。

    (五)评价建议

    《品德与生活》的评价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

    要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评价的主体、角度、尺度要多样化,要重视质性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不宜全部量化,要重视对儿童在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方面的个性化表现。

    由于时间关系,有关《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方面的其它知识我就不多讲了,具体的请大家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六、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认为在品德与生活的具体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创设情境,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我们的德育在现阶段存在学科化,简单化和成人化的倾向,把学生看成了容器,好像只要灌输进正确的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学生就成了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了。其实不然,这是用成人的道德发展模式去替代儿童的道德教育。

    学生是能动的,有属于他自己的生活,有着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的独特过程。只有通过活动、体验、群体间的相互认知上的冲突等,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所以,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或创设一些走实的生活情境,引起他们行为和认知上的冲突,让他们在这个情境中,自由地开展自己的活动,进行充分的体验、调整或改变原有的一些属于主观上的或是理论上的东西,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讲两个故事:青蛙

    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试验,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这千钓一发的生死关头,说时迟,那时快,用尽全力,跃出势必会使它葬身的滚烫的油锅,跳到了外面安然逃生。隔了30分,把那只青蛙放进了装有同样多冷水的锅里,这一回青蛙很惬意地来回游动,实验人员把锅底碳火慢慢点燃,青蛙却悠闲自在地在温水里享受着“温暖”,等到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一切已经晚了,它跃跃乏力,全身瘫软,这只可怜的青蛙终于葬身水锅了。

    第二个故事:南风效应

    一个穿大衣的人在路上行走,北风和南风要比试高低,看谁能把那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先施威风,猛刮猛吹,行人为了换御风的侵袭,反而将大衣越裹越紧。这时南风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越走越热,便脱掉了大衣。

    我认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就是要给学生创设各种好的环境逐渐渗透,潜移默化,最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

    2、直面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品德教育必须与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要直面现实生活,不要蒙住学生的眼睛,只讲一些冠冕堂皇的大话,要把现实的真相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人要向真、善、美的方向努力。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内容和实例,通过一个个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遇得上、做得到的典型事例,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明白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品德教育的内容真实可靠,才能将品德教育落到实处。

    我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威尔逊去野营

    威尔逊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学校向他们介绍了营地的情况,让孩子们准备行装,他妈妈问威尔逊是否需要帮忙。威尔逊说他自己能行。

    两天后,威尔逊回来了,妈妈问:“怎么样,这次玩得开心吗?”

      威尔逊说:“我的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由于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这两件事搞得我好狼狈。以后出门一定要注意,要像爸爸一样先得列一个单子,这样就不会忘记东西了。”

      其实他妈妈在威尔逊出发前就发现了他没带手电筒,衣服也不足,但还是没有提醒,而是有意让他在浓度中获得经验。这对孩子的一生很重要。

    第二个故事:母亲的脚

    日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到一家大公司去应聘。经理问他:“你替父母擦过身吗?”大学生说:“从来没有。”经理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来之前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这个大学生从小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当拥人挣钱生活。大学生回到家,看着在外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决定要为她洗脚。母亲很奇怪,说:“脚,我还洗得动。”在儿子的坚持下,母亲坐下了。儿子端来了水盆,把母亲的脚放进盆里,当他用手握母亲的脚的时候,发现母亲的脚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上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才知道这些钱是母亲用什么换来的!第二天,大学生如约再去那家公司,对经理说:“如果不是您的指点,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谢谢经理,我要好好照顾母亲,再也不能让她受苦了。”经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3、养成教育,加强德育的实效性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嘴上说出来的,而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形成的,主要应该体现在行为上。我们的学生常常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五讲四美”,“学习雷锋好榜样”,“见义勇为”,“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等全会背,思想品德考试全是高分,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正好相反。所以我们的品德教育要注意养成教育,增强实效性。

    美国在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很有效,我举几个例子。

    美国的学生很节俭。一位在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睡衣已经洗得烂了,边也毛了,一个格子衬衫的后腰处有好几个窟窿,但他满不在乎,仍然在用。吃饭很节约,从不剩菜,总要将掉在桌子上的饭粒捡起来吃掉。

    美国学生花钱很“抠门”,对待自己“吝啬”,与人交往也不“大方”。看电影,去饭店吃饭都是各付各的钱,他们认为,钱是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不能乱花,如果向父母要,是很不光彩的事,要被人们耻笑。而我们的一些孩子,穿的戴的都要名牌,每天总要向父母要零花钱,过春节还要压岁钱,过生日要请好多同学,摆阔气,讲排场,互相攀比,铺张浪费,根本不管父母挣钱的辛苦。

    我认为,我们在孩子的养成教育上应该好好反思一下。

    4、促使主体内化,加强德育的主动性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积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班级、学校、社会的各项活动,德育才有较好的效果。

    目前中小学德育效率不高,常常与没有发挥学生道德活动的主体作用有很大关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注意向学生灌输,而不注意学生是否接受;只强调认知,不强调态度;只考虑现实条件下的道德要求,不指导具体条件变化时的行为;只关心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不研究对自己心灵的评价,这样的后果是与实际脱节,对社会和他人的要求同对自己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反差等等。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主体与外化的交替过程。具体是: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个人道德规范(外化)——个人道德行为(内化)——个人道德信念。

    外界教育的内容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加工才能纳入学生的道德系统,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是按照新德育要求,认识自己、教育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德育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矛盾和发展不平衡是客观的、必然的,这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自我教育能力正是进行调节的重要手段。通过调节,使学生的德育从外化到内化。我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陶行知四块糖果教学生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的其它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等着挨训了。可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陶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异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多么精彩的一场谈话啊!我们应该好好地品一下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第二个故事是:扔砖头的故事

    一群淘气的孩子总往一个花园里扔砖头,主人很无奈。一天,他找到这群孩子说:“我看你们扔得很高兴,不如进行一个比赛,谁扔得最远可以得到10块钱。”孩子们一听来劲了,奋力地扔,优胜者果然得到了10块钱。第二天,主人又来了,说:“今天第一名只能得5块钱。”孩子们仍然很兴奋,5块钱也不少啊!第三天,奖金降到了1块钱,一些人嫌钱少就走了,但仍有人继续玩。第四天,主人说:“今天的优胜者只能得到1毛钱。”孩子们很不屑,“就1毛钱,谁给你扔啊!走!”孩子们走了,后来再也没有来过。

    5、从小事做起,加强德育的针对性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生是由无数的小事铸成的,小事似乎很难长驻记忆,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小事已经在本质上影响到了每一个人。人的个性与气质也往往从平淡的小事中体现得更透彻,更深广。

    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内容,就是要求中小学生做好一件件的小事。当然,小事总是难免平淡,因为平淡就容易被人们忽略,“举大事者,不拘小节”。轰轰烈烈固然可以显现喷发的气势,但在修养德性方面,永恒的是小事的朴实与淳厚,在一点一滴中,养成识别美丑的心,并且不断地向真、善、美靠近。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己心不正,何以正人心?”,只有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法国银行大王恰科年轻时,先后52次到某银行找董事长,希望能聘用他,可一见面就被拒绝了,当他失望落魄地走出银行时,看见地布有一根大头针,就弯腰拾了起来,避免它伤人。第二天,他收到了录用他的通知书。原来,他蹲下来拾大头针的举动恰好被董事长看见了,董事长认为如此精细小心的人,很适合做银行工作。由于恰科工作非常努力,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事业理想。

    第二个故事:

     一个国内企业的经理要招聘一批员工。应试那天,经理故意把一个笤帚放在办公室的地上。一个、两个、三个应试者进来,对于地上的笤帚熟无睹,不屑一顾。第四个进来了,看到地上不应该有笤帚,顺手把它放在了应放的地方。经理没有任何考试,当即宣布:第四个进来的被录取了,蓁的落聘。经理的理由是:一个连小事都不屑去做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去做大事呢?

    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从每一件小事抓起,加强针对性。

    总之,我们的德育教育就是要联系生活,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促使其主体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成为能造福于人类的道德品德高尚的一代新人。

    老师们,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啊!我希望我们能站在民族利益、国家兴亡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从现在开始,在教学中,互博国际-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我们的下一人培养成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而努力。

        教育科研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教育科研:

  • 下一个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