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互博国际 >> 教研课题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课堂交往冲突研究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不详    点击数:1181    更新时间:2006-10-1
         【字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指出:在社会交往的诸多形式中,“冲突”与“合作”是两种最值得关注的形式。在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合作中都存在社会冲突,完全和谐的社会合作是不存在的,不存在冲突的群体即使存在,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以齐氏观点审视课堂教学活动,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交往冲突是课堂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师生、生生课堂交往的一种基本互动形式。本文拟对课堂交往冲突的概念、种类、作用及其管理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一、课堂交往冲突的概念及种类

对课堂交往冲突的理解,主要有两种:其一,利益对立说,认为课堂交往冲突就是利益对立的形式。其二,心理对立说,认为课堂交往冲突就是心理对立的形式。

笔者认为,课堂交往冲突是指当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等)用相互矛盾的行动路径去达成相同或不同活动目标时所感知到的不一致或相互干扰。这里所说的相互矛盾的行动路径,特指师生或生生在程序、价值观、活动目标、知识、理论、个人风格或需要等之某一方面存在矛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通常面临三种交往冲突:程序性课堂交往冲突、实质性课堂交往冲突和人际关系课堂交往冲突。

(一)程序性课堂交往冲突

程序性课堂交往冲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对达成某一活动目标所需采纳的程序有相互矛盾的看法而产生的交往冲突。它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比较容易被干预、缓解及转化的交往冲突。程序性课堂交往冲突产生的原因在于课堂小组活动规则尤其是正式的课堂小组活动规则不清晰。课堂小组活动规则若未做阐释就由教师单方面决定,也会产生程序性课堂交往冲突。如果定期讨论和阐释课堂小组活动规则,大多数程序性课堂交往冲突是可以有效预防的。智慧型教师往往能够将程序性课堂交往冲突作为重新阐释课堂小组活动规则之契机。

(二)实质性课堂交往冲突

实质性课堂交往冲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在价值观、活动目标、知识、理论上有相互矛盾的看法而产生的交往冲突。因它所涉及的问题均是实质性问题,故称其为实质性课堂交往冲突。

实质性课堂交往冲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目标课堂交往冲突和概念课堂交往冲突两种形式。

1.目标课堂交往冲突

目标课堂交往冲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在价值观或活动目标上有相互矛盾的认识而产生的交往冲突。较之程序性课堂交往冲突,目标课堂交往冲突的干预、缓解及转化难度较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价值观或活动目标方面的交往冲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活动目标。

2.概念课堂交往冲突

概念课堂交往冲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在对知识、理论有不同理解而产生的交往冲突。当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思考相似的现象时,概念课堂交往冲突就会发生。不同的个体对同一客观实际现象会有不同的认知图式。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促进有组织、有计划的讨论活动以应对概念课堂交往冲突的发生。大卫·约翰逊和罗杰·约翰逊认为:“对概念的探讨与论争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为较高水平的认知推理能力和批评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机会。”在有组织、有计划的讨论活动中,学生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图式进行反思,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特看法。这是一种教师可以加以充分利用以服务于教学目的的课堂交往冲突。

(三)人际关系课堂交往冲突

人际关系课堂交往冲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在个人风格和需要上有抵触而产生的交往冲突。它可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难干预、缓解及转化的一种交往冲突。它频繁地发生在那些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个人风格和需要会引发交往冲突的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身上。

人际关系课堂交往冲突的直接负面结果是彼此厌恶心理的产生。当学生不喜欢教师或同学时,有可能挑衅或拒绝合作。这种外显行为可能会对整个课堂环境造成消极影响。

学生对教师的厌恶会影响其加工信息的方式,影响其对信息的接受,影响其向教师学习的程度。教师如果不喜欢某位学生,他可能会回避与该名学生建立密切关系,对该名学生的能力报以消极的期望。

[1] [2] [3] 下一页  

        教育科研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教育科研:

  • 下一个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