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家长 >> 家长必读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不要盲信记忆“妙法”
作者:佚名    家长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663    更新时间:2008-1-27
         【字体:

    近一段时期以来,不少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家长,都为连续不断的电话和小广告所困扰,这些广告和电话有的是教“快速提高记忆的方法”,也有的在讲“外语学习速成诀窍”等,不一而足。 

  记者通过上网和读报,发现这类广告着实不少。粗略统计了一下,被称之为“神奇”学习方法的约有五六种之多。这些方法有的是用联想法,有的是用形象法,而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都在给人们传达一个信息:通过在我这里的学习,学生不仅很快会记住学习的东西,还可以顺利通过考试,甚至能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 

  这样的广告见诸各大报端,着实让家长和学校“怦然心动”,同时大家对此表示疑惑,记忆真能改变人生,使人们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吗?它有这么神奇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有关专家和学者。 

  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从事脑心理研究的专家朱法良认为,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并不是靠死记硬背或用什么“神奇”记忆法就可以得到的,成绩的好坏与记忆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记忆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一些记忆法从实现某一方面的目标看可能有用,如突击掌握一定量的外语单词等。但对学校教育目标而言,既有失之于片面,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告诉记者,脑科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左右脑分工学说”是在做了胼胝体切割手术的癫痫病人身上得出此认识的,不能忽视实验条件而把它应用于正常的学生身上。他指出,某些广告鼓吹记忆法可以“开发右脑”之类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中央教科所基础课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蒋志峰长期致力于脑开发研究,他告诉记者,不能否认目前社会上推出的一些记忆方法,如,形象记忆法、认知策略记忆术等,对提高短时记忆有帮助。但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显示出的是个性化的特征,不适用于群体,对临时抱“佛脚”的人可能更适合。 

  蒋志峰认为,一种方法可能适合某个孩子,但也可能不适合另一个孩子,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和最合适的一种或几种学习方法,并通过运用此方法使孩子喜欢学习、努力学习,而强迫他们必须学会某一种方法,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中央教科所课程教学部主任张?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谈了他对社会上诸如“神奇”记忆等方法的认识。他说,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明确反对把学生作为课程知识的储存器,反对片面强调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背诵和记忆,力求避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灵性思维的压抑。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对待一些培训项目时,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特点进行选择。他指出,离开了正确教育观念的引领,仅仅靠违背教育规律的方式方法,就想达到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目的,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教育部基础司有关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来,有很多商家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以营利为目的举办“记忆法”培训班、速成班或印制这方面的书籍、音像资料,把人群目标锁定在中小学生身上,以能“快速提高学习成绩”、“从容应对考试”为卖点,主要目的是为了推销产品。有的“快速记忆法”鼓励学生奇思怪想,越荒唐、越离奇越好,因此书中出现了很多不严肃的地方,会对学习者产生误导,影响正常的思维和判断。家长和学生希望提高学习成绩的愿望可以理解,但一定要客观分析、理智判断,千万不要盲从。他同时指出,中小学校有正常的教育教学安排,教育部门和学校不能组织学生参加类似活动,更不能推销或强迫学生购买类似产品。

        家长文章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家长文章:

  • 下一个家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