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 网站首页 | 互博国际 | 校园资讯 | 互博国际 | 德育之窗 | 科研之窗 | 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图片 | 网上评卷 | 
您现在的位置: 互博国际客户端下载 >> 家长 >> 教子有方 >> 正文 今天是:
互博国际-家长如何帮孩子搞好期末考试
作者:佚名    家长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1428    更新时间:2007-2-4
         【字体:

  孩子的寒假就要开始了,但在放假前,孩子要完成重要的期末考试。家长该如何指导孩子搞好期末考试?
  小明平时学习很认真,成绩也不错,但每逢期末考试就特别紧张。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焦虑不安,有一种难以言状的不适。
  在考场上原来已经熟记的材料、熟练的动作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严重时还出现头晕(俗称晕场)、目眩、心悸、恶心症状等,结果是,考试成绩常不理想,屡屡失败。奇怪的是上述那些症状,随着考试的结束就自然消失了。
  每个人遇到考试都会有些紧张,产生焦虑。适度的焦虑能使人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复习,因而是有益的。但焦虑过度就有害。小明的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为“考试焦虑”。面临考试情绪过度紧张,使大脑特别是呼吸中枢过度敏感;植物神经感受性增高和局部机能紊乱,又会产生神经性厌食等症状。还会使人焦虑不安,严重干扰思维的正常进行,最终影响成绩。小明的表现是焦虑过度造成的。
  孩子的过度焦虑和紧张是由于过度的压力造成的,这压力既有外部的,也有自身的。
  压力来自家长。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值非常高,而且把期望变成了言语、行动,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小明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小明平时的生活由妈妈一手操办,妈妈在考前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叮嘱:“孩子,你要为爸妈争气,一定要考好,我们的希望全在你身上,考不好就全完了。”“考不好,我怎么向你爸交代?”……而且在行动上重点保护,准备营养品、补脑液、高级饮料……这些言行成为有形和无形的压力,集中到孩子脑子里去。
  压力来自学校。小明所在的学校每到大考前都要对学生开考前动员会,老师常用成绩排队甚至倒计时方式促使学生好好念书,提高成绩。这对于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很容易造成紧张气氛。这点对小明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压力来自社会。由于社会上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考试成为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邻居、亲友们见到小明,经常会关切地问:“书念得怎样,考试得多少分?”而且往往鼓励几句,“好好念,将来考大学,当专家。”殊不知这些关切的话语,无形中都对小明造成心理压力。
  问题还在于,小明是个内向的孩子,平时少言寡语的,心思很重,他把这些“石头”一块一块摞在脑子里,而且自己给自己加压,自我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又缺乏坚强的意志来调控高度紧张的情绪。一到考试时候,优势兴奋中心成为严重的干扰源,当然考不好了。
  那怎样做才能使小明这类孩子考试不过度焦虑和紧张呢?
  首先,家长要做好减压的工作。平时,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精神压力,不要盲目地给孩子定过高的指标。特别在临近考试时,千万不要天天嘴不离口地谈考试的事。也不宜在孩子考试前和考试期间,为孩子做过多的物质准备和具体服务,如买很多的营养品,像保护大熊猫似的处处服务周到,这些做法会给孩子增大压力。适当改善一下饮食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分。
  其次,指导孩子正确对待考试,帮助孩子减轻自我压力。考试,就是考查学习水平,告诉孩子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指标,考试遇见不熟悉的题目是正常现象,对每个同学都是可能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努力就是好孩子。
  第三,指导孩子在考场上运用“转移注意”和“自我暗示”的方法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如想一想有趣的事,在心里哼一两句自己喜欢的歌,做一下深呼吸,还可以握紧拳头,让双手保持几秒钟的紧张,然后放松下来等。自我暗示就是在内心里自己提醒自己:我是很镇定的,我一定行,我的头脑也很清楚……这种反复提醒也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另外,还可教育孩子从以下方面着手消除考前的过度紧张感:
  1、在交流中释放压力感。孩子与好朋友或要好的同学聊一聊,交流一下复习心得,与朋友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或与老师交流,请教一些好的复习方法,和对自己有针对性的策略。这样有助于调整孩子的心理状态。
  2、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很多孩子会把复习安排到考前最后几天,认为这样复习的知识才不会在考试时发生遗忘。实际上高密度大容量的紧张学习,很容易让人产生疲倦感。而且复习任务过多过于繁重,又会影响到学习的信心。根据考试的容量和知识范围的大小提前制定一个复习计划,让自己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复习任务。
  3、合理安排时间,学会管理时间。考试前最缺的就是时间,有些孩子会努力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过度的学习会导致大脑疲劳,考试时却因为疲倦,而无法集中注意力答卷,在考试时昏昏欲睡。考前要注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让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有助于保持思维活跃。 

        家长文章录入:gmtdwf    责任编辑:gmtdwf 
  • 上一个家长文章:

  • 下一个家长文章: